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即鬼箭风。详该条。
书名。2卷。清·曾懿撰。刊于1906年。作者鉴于当时世医对伤寒、温病误治甚多,故着重将伤寒、温病的病情及治法予以明辨。卷1伤寒、温病证治;温病证治主要参考《温病条辨》。卷2为内科杂症、五官科、妇、儿、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赤石脂,详该条。
出《幼科发挥》。即百晬内嗽。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八品。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即理中汤第一方,见理中汤条。
即人丹,见该条。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生于气轮,状如脂而淡黄浮嫩,乃金受土之湿热也。不肿不疼,目亦不昏,故人不求治,无他患,至老只如此。”类今之睑裂斑。
证名。出《灵枢·厥病篇》。属肝胆二经风热者,耳中干痛而痒。治宜疏风清热。用凉膈散加减。属火毒炽盛者,耳痛较剧,可兼见赤热肿胀。治宜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用龙胆泻肝汤、犀角地黄汤加减。属风邪挟湿者,疼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