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蕗蕨

蕗蕨

药材名称蕗蕨

拼音Lù Jué

英文名Chestnut-brown Mecodium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蕗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dium badium(Hook.et Grev.)Copel.[Trichomanes badium Hook.et Grev.]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附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5-25cm。根茎褐色,铁丝状,长而横走,几光滑,极少毛,粗约0.8mm;下面疏生纤维状的根。叶远生,薄膜质,干后褐色或绿褐色,相距约2cm;叶柄长5-10cm,两侧有平直或呈波状的宽翅至叶柄基部,翅连叶柄宽约2mm;叶片三回羽裂,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10-15cm,宽4-6cm,羽片10-12对,互生,有短柄,卵状三角形至狭卵形,长1.5-4cm,宽1-2.5cm,密接,小羽片3-4对,无柄,开展,长圆形,基部下侧下延,密接;末回裂片2-6枚,互生,斜向上,长圆形至宽线形,全缘,单一或分叉;叶脉叉状分枝,末回裂片具小脉1条;叶轴及羽轴均有阔翅,稍曲折。孢子囊群多数,位于全部羽片上,着生于向轴的短裂片先端;囊苞近圆形或扁圆形,宽大于高,直径1.5-2mm,唇瓣深裂至基部,全缘或上部边缘有微齿,基下的裂片稍狭缩。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坡阔叶林中,附生树上或密林下溪边潮湿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苦;涩;凉

归经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解毒清热;生肌止血。主水火烫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消炎生肌,用于烫火伤、痈疖、疮疥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亚麻子

    《中国药典》:亚麻子药材名称亚麻子拼音Yà Má Zi英文名SEMEN LINI别名亚麻仁、胡麻子来源本品为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的干燥

  • 犁头尖

    《全国中草药汇编》:犁头尖药材名称犁头尖拼音Lí Tóu Jiān别名犁头七、犁头草、土半夏[福建、广西、云南]、三步镖、三角蛇、坡芋、老鼠尾、小野芋、野附子、小独角莲来源天南星科

  • 水湿柳叶菜

    《中药大辞典》:水湿柳叶菜药材名称水湿柳叶菜拼音Shuǐ Shī Liǔ Yè Cài别名独木牛(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沼生柳叶菜的全草。8~9月采收,

  • 蝤蛑

    《中药大辞典》:蝤蛑药材名称蝤蛑拼音Yóu Móu别名蝤媒(陶弘景),拨棹子、蟳(《本草图经》),海蟳(《闽中海错疏》)。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蝤蛑科动物日本蟳或其近缘动物的肉。

  • 番杏

    《全国中草药汇编》:番杏药材名称番杏拼音Fān Xìnɡ别名白番杏来源番杏科番杏Tetaragonia expansa Mu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功能主治主治胃

  • 豆瓣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瓣香药材名称豆瓣香别名千年矮、豆瓣叶、山桂花来源木犀科豆瓣香Osmanthus delavayi Franch.[Siphonosmanthus delavayi (Franch

  • 苦蘵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蘵药材名称苦蘵拼音Kǔ Zhī别名灯笼草、天泡子、天泡草、黄姑娘、小酸浆、朴朴草、打额泡来源茄科酸浆属植物苦蘵Physalis Pubescens L.,以果、根或全草入药。夏秋

  • 苦生叶

    药材名称苦生叶来源玄参科苦生叶Torenia vagans Rox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牙痛,口腔炎,小儿疳积。用量3~5钱。外治外伤感染,毒蛇咬伤

  • 石决明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决明药材名称石决明拼音Shí Jué Mínɡ英文名CONCHA HALIOTIDIS别名鲍鱼壳、九孔螺、九孔石决明来源本品为鲍科动物杂色鲍(光底海

  • 五蕊寄生

    药材名称五蕊寄生拼音Wǔ Ruǐ Jì Shēnɡ别名茶树寄生、木波罗寄生、乌榄树寄生、黑榄树寄生、木威子寄生、马檬寄生、(木莽)果寄生、麻檬寄生、杧树寄生、忙果木寄生出处始载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