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应泽
【介绍】:
元代医官。名医应雷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任平江路(今苏州一带)官医提领。
【介绍】:
元代医官。名医应雷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任平江路(今苏州一带)官医提领。
见《普济方》。即天仙藤,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即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失常引起的外感疾病。由于发病季节及所感受邪气不同,体质强弱差异,临床上常分为冬春感冒、夏令感冒和秋燥感冒,各详该条。
证名。指邪热滞积于里者。《证治准绳·杂病》:“热积,寒取之。《千金》硝石丸,醋煮三棱丸、神功助化散、圣散子。”《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热积,伤热成积,或吐或泻,头晕,腹痛,心中烦躁也。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多由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足太阳经所致。其症背痛或兼板滞,牵连肩项,或连腰部,可兼有恶寒等。治宜祛风散寒,疏通经气为主。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又背为脏腑腧穴所在,脏腑发生疾病,都会
病证名。孕妇由于跌仆闪挫,气血逆乱,损伤胎元,以致胎动不安。症见腰腹痛坠,或阴道流血。治宜调补气血、安胎。方用胶艾汤或八珍汤。参见先兆流产、胎动不安条。
书名。清·高鼓峰撰。刊于1725年。作者长期行医浙中,治病多效验。高氏辑录生平所治疑难病症28例,颇多独到的临床见解。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出《新修本草》。为蛇含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详左阴疮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又名倒经,俗称倒开花。指妇女月经已断一年以上,而又见经血者。如无明显症状,是属营血有余。若有病态反应,乃多因血热下迫,内扰冲任所致。宜清热为主,用芩心丸,或益阴煎(
①气血充盛的经脉。如冲脉、胃经等。《素问·调经论》:“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②浮现于皮肤分肉之间的络脉。《素问·水热穴论》:“故取盛经分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