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伤

脾伤

指脾脏伤损的疾患。《脉经》卷六:“凡有所击仆,若醉饱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阳不从阴。”《诸病源候论·虚劳候》:“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慎斋遗书·虚损》:“若房劳辛苦之人,七情六欲,损伤元气,心神失养,相火亢烈,亢烈之火,不能生土,则脾土有伤矣。脾伤则金气不足,不能平肝木,木转以克土则后天伤;金气不足则水无从以生,而先天伤,二天俱伤,则不能转相滋养。”治以养脾胃为主,方如生脉散加芪术或保元汤等。参见肉极七伤条。

猜你喜欢

  • 热结下焦

    下焦,指大、小肠、膀胱等。热邪郁结下焦,可见下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涩赤或尿血,甚则小腹鞭满拒按,狂躁不安等症。

  • 提插补泻

    指针刺得气后,以针上下进退的快慢和用力的轻重来分别补泻的方法。《难经·七十八难》:“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插针为补,提针为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提插补泻手法。以反复紧按慢提(

  • 虚劳耳聋

    病名。系指由劳伤、肾虚所致之耳聋。《诸病源候论》卷三:“肾候于耳,劳伤则肾气虚,风邪入于肾经,则令人耳聋而鸣。”治宜补益肾气。方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参见耳聋条。

  • 热疝

    病名。指因火邪积聚于阴分所致的疝症。《景岳全书》卷三十三:“热疝大能作痛。凡火邪聚于阴分而为痛者,必有热证热脉,或大便秘结,或小水热闭不通,或为胀为满,而烦热喜冷者是也。”参见疝条。

  • 妊娠食忌

    孕期饮食禁忌,又称“忌食养胎”或“忌食护胎”。有关孕期饮食禁忌的内容广泛,历代论述较多。其忌食部分可整理归纳为五类:①活血类,主要有山楂、蟹爪等,这类食物能活血祛瘀而犯胎;②滑利类,主要有冬癸叶、落葵

  • 胡大卿

    【介绍】:宋末医家。名石壁。宗陈文秀的学术思想,撰有《痘疹八十一论》,但其论述小儿病有自相矛盾之处。已佚。

  • 顼颅

    头骨的别名。详该条。

  • 牛鼻漏

    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漏与曲尺痔相似,形状如牛之鼻孔。”故名。参见曲尺痔条。

  • 胎瘖

    病名。见《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即子瘄。详该条。

  • 部骨陷

    指五脏所分属面部的各个部位出现的病色,若深陷入骨的征象。《灵枢·五色》:“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