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治百问条。
药物学著作。8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本书取材以《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二书为主,作者予以编选而成。内容首载药性总义,次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及人等八部,共
出《本草图经》。即冬青子,详该条。
九虫之一。又称心虫。《内经》称蛟蛕;《金匮要略》称蚘虫;《诸病源候论》又称长虫。蛔虫寄生人体中,称蛔虫病。多因脾胃虚弱,杂食生冷甘肥油腻,或不洁瓜果蔬菜所致。症见腹痛,痛有休止;亦可痛处有肿块聚起,上
见本经疏证条。
病证名。大肠受病而引起的泄泻。《幼科发挥》:腹泄“自大肠来者,则变化尽而成屎,但不结聚,而所下皆酸臭也。”寒湿偏盛者,多兼泄泻清稀,肠鸣腹痛,治宜温化寒湿,用平胃散加肉豆蔻;湿热偏盛者,则泄下灼肛,小
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肝虚而致自汗之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由肝虚而汗,则必禁其疏泄,宜白芍汤。”参见自汗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三。①系指痈生于口内上腭处。因其悬于上腭,故又名悬痈、上腭部喉痈。多由少阴、三焦积热而成。症见口中上腭肿起,状若紫葡萄悬于上腭;或寒热大作,舌不能伸缩,口不能开阖,鼻中时出红涕,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实者泻之。对邪气亢盛、正气未虚的病证用攻逐泻下的方药或针刺泻法治疗。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红孩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