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篇名。太阴、阳明,均是经脉名。本篇从生理、病理方面,对太阴、阳明两经的表里关系进行了讨论,故名。文中反复论述脾胃相互为用的关系,说明它是孤脏而灌溉四旁的道理。脾胃虽属表里关系,但因脾胃在阴阳、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即经行头痛。详该条。
【介绍】:明代人。字九如。鸳湖(今浙江嘉兴附近)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药品化义》一书,后由李延昰(期叔)加以补订。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指小儿因腹痛而啼。出《片玉心书》。小儿腹痛以食积、虫扰所致者居多,亦有因脏冷腹痛而啼者,则表现面唇白无光,喜热;由瘀血腹痛而啼者,则为面青、肢冷,腹部有块。脏冷者宜温中散寒,用理中丸;瘀血者宜活血祛瘀
指病因和病理均属热而表现出寒的假象。参见真热假寒条。
病名。清·金德鉴《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久积热毒于心而起。舌肿舌白,如木舌相似,但木舌小硬,此肿而白……,肿甚刺金津玉液,出血……。日久脓成,左右挑放舌出黑血,刺治不转色,舌卷不能言,并舌硬者死。”
①治法之一。《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中,旁取之。”马莳注:“盖病在于中,而经脉行于左右,则或灸或刺,或熨或按,皆当取之于旁也。”②循经远刺的取穴法之一。如病在腰部,针委中穴。《灵枢·终始
证名。出《灵枢·经筋篇》。指软肋部疼痛。多由肝虚所致。《医学芻言》第十四章论两旁季胁痛认为“一属肝血虚,一属肝气虚也。”肝气虚常兼见胆怯善惊,疼痛绵绵不止,视物昏糊,耳鸣等症,治宜四君子汤合乌梅丸等方
《症因脉治》卷二方。苏子、杏仁、桔梗、枳壳、防风、半夏、栝蒌霜。水煎服。治伤风咳嗽不止,痰出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