喑俳的别称。见《医略十三篇·类中风》。详喑痱条。
【介绍】:见张明德条。
①指古代将针具以某些药物煎煮处理后再用于临床的方法。出《世医得效方》。其法先用乌头、硫黄、麻黄、木鳖子、乌梅等在瓷石器内先煎一日,洗濯后再用没药、乳香、当归、花蕊石等再水煎一日,最后将针具“瓦屑打磨净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莱菔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参见产后汗出条。
病证名。见《女科经纶》卷三。指妊娠后忽下黄汁如胶,或如豆汁,名为胎漏黄水。多因肝脾湿热,或风热,或因郁怒,脾胃气虚下陷所致。胎动不安者,宜黄芪、糯米,水煎服;肝脾湿热者,宜升阳除湿汤;肝脾风热者,宜加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洋虫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叶汝楠条。
见《本草纲目》。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