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疳

肾疳

五疳之一。又名骨疳急疳。多系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患有解颅、鹤膝、五迟等病;复因嗜食甘肥,不知节制,以致脏腑伏热津液耗伤,日久肾阴枯涸而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载肾疳“其候上热下冷,寒热时作,齿断生疮,耳焦脑热手足逆冷,吐逆滑泄;下部生疮,脱肛不收,夜啼饶哭,渐成困重,甚则高骨乃败。”治宜先用集圣丸(方见肝疳条),消疳解毒;继进九味地黄丸(《证治准绳》:熟地黄、赤茯苓山茱萸肉、川楝子当归川芎牡丹皮山药使君子肉)。滋阴养肾,兼以疗疳。如体质极端虚弱,宜大补气血,用人参养荣丸。②聤耳的别名。《保婴撮要》卷四:“小儿耳内出脓,秽不可近,连年不愈,口渴足热,或面色微黑,余谓肾疳症也。”

猜你喜欢

  • 闭息

    气功术语。又称为闭气。主要是指练习停闭呼吸的耐久力。《养性延命录》:“正偃卧,瞑目握固,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而出。”亦即在入静基础上,通过调息,减息,以至无息。无息,不是完全停止呼吸,而

  • 牛细辛

    见《湖南药物志》。.为及己之别名,详该条。

  • 格阳衄血

    病证名。指因多劳过欲,真阴亏损,阳浮引阴血从上窍而出的衄血。《景岳全书·杂证谟》:“衄血有格阳证者,以阴亏于下,而阳浮于上,但察其六脉细微,全无热证,或脉且浮虚豁大,上热下寒,而血衄不止,皆其证也。治

  • 羊食子根

    见《四川中药志》。为羊屎条根之别名,见该条。

  • 樗散生

    【介绍】:见李调条。

  • 僆子

    秦晋之间称双生为僆子。详双生条。

  • 夜啼四证

    指小儿夜啼四种不同的症候。①指寒、热、重舌口疮、客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②指惊啼、热烦啼、腹痛啼、神不安啼(《片玉心书》)。③指热夜啼、寒疝夜啼、触邪夜啼、心烦夜啼(明·秦景明《幼科金针》)。④

  • 外漏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本症“生于两睥之外,或流稠脓,或流臭水,胀痛则流出,不胀则略止。先与人参漏芦散,后用千金托里散加葱白。”(《张氏医通》卷八)。

  • 阳陇

    陇,盛也,亦作高而隆起。《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谓中午是阳气最隆盛的时间。

  • 治疔大全

    见治疔汇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