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魏·吴普撰。已佚。
病证名。指产后气血两虚,风邪外乘而言。症见鼻塞声重,流清涕,自汗,恶风等。若恶露未尽,而小腹痛者宜行血理气,用《金匮》旋复花汤;若恶露已尽,小腹不痛,但头痛身热,足冷自汗,咳嗽者,治宜和营卫,黄芪建中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风府,见该条。
汗法之一。属辛凉解表法。用辛凉解表药透邪,苦寒药清泄里热的治法。参辛开苦泄条。
见博爱心鉴条。
舌苔白厚,明而不透,白而无光的舌象。此气血两亏,内脏虚寒已极之候,病多危重(见《伤寒舌鉴》)。
【介绍】:西汉时期医生。对本草学及古代医经有所研究。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龙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又名柱骨。参见柱骨条。
厥证之一。指突然头晕仆倒,神志迷糊,肢冷的病证。《古今医案按·厥》:“今人所谓厥者,乃晕厥耳,亦兼手足逆冷,而其重在神昏若死也。”参见厥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