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桂枝、芍药、甘草、黄芪各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服后饮热稀粥,以助药力,温复取微汗。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力役人劳苦受伤,亦成黄胖病,俗名脱力黄。”与因虫食所致之黄胖病不同。证见黄胖而好食易饥,怠惰无力。治宜双砂丸、伐木丸加味。参见黄胖条。
病名。见《世翳得效方》卷十六。即散翳内障。详该条。
指通下乳汁,适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缺乳者。详见催乳条。
病证名。指疳疾而兼口渴喜饮的证候。出《小儿药证直诀》。多由小儿嗜食肥甘,积滞生热,灼耗脾胃津液而成。症见口渴,多饮而渴不止,并兼有心神烦热不安等。积热者,用小儿疳渴方(《证治准绳》:人参、干葛、黄芩、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绿风、绿风内障证、绿水灌珠、绿水灌瞳、绿风变花。为五风变内障之一。多由肝胆风火升扰,或阴虚阳亢,气血不和引起。证见发病迅猛,眼珠剧烈胀痛,牵引眼眶头额胀急,疼痛欲裂,恶
【介绍】:见张仲华条。
病名。即患缠喉风以颈项肿大等外症为主要表现者。又名阳毒喉风。多由火毒上冲所致。症见咽喉红肿疼痛,甚或肿连腮项,胸闷气促,目睛外突,寒热大作。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阳毒喉风身发热,肿连头项目睛突
出《素问·气穴论》。即阴跷脉的照海穴,阳跷脉的申脉穴,左右共四穴。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指痘疮发于特殊部位,如蒙头、抱鼻、锁口、锁项等。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