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排便时下腹部及肛门有沉重胀坠感,即所谓里急后重者,多见于痢疾及腹泻患者。《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下利脉沉弦者,下重。”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岩白菜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见该条。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皮部论》。阳明经之阳络。名害蜚,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脚气病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指脚气病见脚膝浮肿者。多因水湿之邪,从下感受,经络不得宣通所致。证见足胫肿大,麻木重着,软弱无力,或生臁疮,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濡缓等。本病与现代医学所称的脚气
【介绍】:北宋人。又名自清。本为禁军,当过道士,后改学医,善治麻风病。
又名大腿骨、髀骨、楗。解剖学同名骨。上端以股骨头与髋臼构成髋关节,下端与膑骨、胫骨上端构成膝关节,支撑全身体重。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