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药物学著作。简称《证类本草》。31卷。宋·唐慎微约撰于十一世纪末。1108年(大观二年)刊印时由艾晟补入陈承《本草别说》的内容,称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1116年(政和六年),曹孝忠等重行校刊合并为30卷,称为《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王继先等再次校订增补,名《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32卷。此后又有多种刊本,书名也有变更,但基本内容没有很大改动。本书以《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基础,总结了北宋以前的药物学成就。书中广泛收集了各种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并保存了《神农本草经》以下一些主要本草学著作的文字。其内容:卷1~2为序例,卷3以后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以上又各分上、中、下三品)、有名未用及图经外草类、图经外木蔓类等13类,共1746种(各种刊本的数字略有出入)。由于本书收罗广博,编号、体例谨严,对于药物的别名、药性、主治、产地、采收、炮制、辨析、附方等都有较详细的记载,所附的药图也较精细。现有人民卫生出版社《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呛喉风

    病名。又名飞丝毒、抢食风。多由心经热毒熏灼咽喉所致。症见咽喉干燥,口中发泡。若饮食吞咽有碍,甚而呛逆者则为重症。《喉科秘旨》卷上:“此症谓之飞丝毒,口中发泡丑药(雄精3克,梅片1.5克,胆矾0.3克)

  • 线障

    病证名。目翳垂下如线,称线障。兼有红赤涩痛者。多由肝肺风热所致。宜疏风清热,明目退翳障。用石决明散加减;若无红痛,多属肝肾阴亏;若虚火上炎者,宜滋阴清热。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参见赤膜下垂条。

  • 攀索叠砖

    正骨方法。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绳横结挂于高处,下叠砖左右各三块,患者立于砖上,双手攀绳,医者按扶患部,助手抽患者足下一砖,令患者直身挺胸,少顷再各抽一砖,如法三次,其足着地,使气舒瘀散,则椎骨陷

  • 水中捞月

    小儿推拿方法。出《幼科铁镜》。操作方法有二种:①在儿掌心滴冷水,旋推旋吹冷气,如运八卦相似(见《幼科铁镜》卷一)。②左手大指屈几中指,用冷水滴在劳宫,用右手扇几下,再滴冷水于总经,以冷气吹之,又用中指

  • 生草药性备要

    药物学著作。2卷。清·何谏撰。刊于1711年。本书收载我国东南方各省的草药308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草药不见于一般本草著作。每药分别记述药名、别名、产地、性味和主治等内容。书末附杂症验方8首。为记

  • 临产血晕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三。指临产时由于去血太多,以致昏不知人,故名。急以回阳救脱,方用独参汤。

  • 慈幼局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创立于1249年(淳祐九年),据载系专为收养被遗弃的婴幼儿。局内有药局,并为贫病者医治。

  • 中渚

    经穴名。代号SJ3。出《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输(木)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并有手背静脉网和第四掌背动脉通过。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

  • 唐临

    【介绍】:参见苏敬条。

  • 张马合注黄帝内经

    见素问灵枢合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