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腋窝中线,渊腋穴直上约1寸陷中。主治胁下支满,腰痛引腹,筋挛,阴气上缩等。斜刺0.3~0.5寸。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由肝胃两经湿热者,症见舌边起白点溃烂,口苦善怒,小便短赤,脉象弦数。治宜清泻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由心脾热毒熏蒸者,则舌面和舌体溃烂,肿痛皆甚,饮食有碍。治宜泻心脾之
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多由风燥伤表,内郁血分以致耗伤津液,气滞血枯而成。患处皮肤干涩枯燥,甚则裂口、出血、疼痛、手足干枯不荣。治宜养血润燥,佐以清火。内服四物汤去川芎,加麦冬、花粉、黄柏、五味子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此症生于风轮,从上边而下,不论厚薄,但在外色白者方是。若红赤及变症,非本病也。……因其自上而下,如帘垂下,故得其名。”参见赤膜下垂条。
即子宫脱垂之俗名。详子宫脱垂条。
【生卒】:1914~1984【介绍】:字鸿滨。四川江津人,对古典文学有较深造诣,后从师学医,曾于上海国医学校就读,侍诊陆渊雷等名家。五十年代后相继任重庆中医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国务院
书名。《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7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1年,作者采辑从成无己以下数十家的注释结合个人的心得,逐条阐析《伤寒论》原文。其原文则依宋·高保衡、林亿校订本,考核比较精详;方解部分除选注
【介绍】:见王肯堂条。
清热法之一。用苦寒药清气分热邪。如春温初起,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骨节疼痛、口渴汗少、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用黄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