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月经初潮的别名。《寿世保元》卷七:“室女十四岁,经脉初动,名曰天癸水至。”
出《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宣发中焦上输的水谷精气,充养身体各部,象雾露一样均匀地敷布于全身,故称。
综合性医书。8卷。明·龚延贤撰于1587年。卷1包括“万金一统述”以及药性歌、诸病主药、形体、脏腑、经脉等总论内容;卷2~8分述各科病证证治,末附“云林暇笔”等。作者于自序中称:“祖轩、岐,宗仓、越,
①指幼儿数日内啼哭不止(《儒门事亲》)。②小儿夜啼,见灯即止者,此由点灯习惯,为拗哭(明·万全《育婴家秘》)。又名儿嗜灯花。③小儿初生,性多执拗,凡有亲狎之人,玩弄之物,一时不见,其心不悦而哭,谓之拗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腰卒痛,灸穷骨上一寸七壮,左右一寸各灸七壮。”《针灸集成》列作奇穴。名尾穷骨。位于尾骨尖上一寸及其左右各一寸处,共3穴。主治腰痛,尾骶痛,淋病,便秘,尿闭,痔疮等。艾炷灸3
即苦寒清热。详该条。
明末京都太医秘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又名八宝片仔癀。麝香、牛黄、蛇胆、三七等。丸剂,每丸3克;胶囊剂,每粒0.3克。一至八岁每服0.15~0.3克,八岁以上每服0.6克,一日2~3次。外用,冷开水
出《庚辛玉册》。为藜之别名,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藜芦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胃失和降。指胃通降功能受阻的病机。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湿中阻引起。症见不思饮食,胃部胀满作痛,暖气、呃逆、呕吐等。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