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筋藤

筋藤

药材名称筋藤

拼音Jīn Ténɡ

别名三托藤、坎香藤、香藤、藤满山香、九牛藤、骚羊果

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筋藤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yxia levinei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攀援灌木。具乳汁,全株无毛;小枝与老枝均柔弱,老枝圆柱形,节间长约2.5cm,小枝直径1.5mm或更细,稍具棱角和条纹。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柄长4-7mm;叶片嫩时膜质,老时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8cm,宽2-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急尖或稍渐尖。聚伞花序单生于叶腋内,花5数;花萼裂片长圆形,长约1.5mm;花冠白紫色,高脚碟状,花冠筒圆筒状,喉部紧缩;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中部以上,花药内藏;无花盘;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柱丝状,柱头头状,先端2裂。核果椭圆形,长约9mm,连结成链珠状。花期3-8月,果期8月至翌年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400m的山地疏林下或山谷、水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茎叶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白桦脂醇(betulin), 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

性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痛;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榉树皮

    《中药大辞典》:榉树皮药材名称榉树皮拼音Jǔ Shù Pí出处《别录》来源为榆科植物大叶榉树或其同属植物的树皮。原形态大叶挼树,又名:榉榆、血榉。乔木,高达25米。1年生枝密被柔毛

  • 绿矾

    《全国中草药汇编》:绿矾药材名称绿矾拼音Lǜ Fán别名青矾、皂矾、绛矾、滥矾、水绿矾来源为含硫酸亚铁矿石或化学制品。性状为类方形之结晶体组成不规则的团块,或为柱状结晶体,呈淡绿色,其中杂有

  • 山樱桃核

    药材名称山樱桃核拼音Shān Yīnɡ Táo H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樱桃的种子。化学成分含皂甙。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发麻疹瘄痘,灭斑痕冻瘃。&quo

  • 龙须草

    《中药大辞典》:龙须草药材名称龙须草拼音Lónɡ Xū Cǎo别名野席草(《纲目拾遗》),野灯芯草、马棕根,野马棕、野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鬼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灯心草(《

  • 茴香根

    《中药大辞典》:茴香根药材名称茴香根拼音Huí Xiānɡ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根。7月间采挖。化学成分根含挥发油。油含莳萝油脑、α-松油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α

  • 九倒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倒生药材名称九倒生拼音Jiǔ Dǎo Shēnɡ别名变异铁角蕨、铁狼萁来源蕨类铁角蕨科九倒生Asplenium varians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山西、陕西、广西、

  • 越橘叶

    《中药大辞典》:越橘叶药材名称越橘叶拼音Yuè Jú Yè别名熊果叶(《新疆中草药手册》)。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的叶。6月间开花时采叶,晒干,贮干燥

  • 辣根菜

    药材名称辣根菜拼音Là Gēn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岩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hlearia officinalis L.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岩荠 二年生

  • 小黄皮

    药材名称小黄皮别名九里香、白花千只眼[云南]、假鸡皮果来源芸香科小黄皮Clausena emarginata Huang,以根、叶、全株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辛,微温。有毒。功能主治宣肺止咳,行

  • 椋子木

    《中药大辞典》:椋子木药材名称椋子木拼音Liánɡ Zǐ M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原形态椋子木,又名:椋、梾(《尔雅》),松杨、凉木(《本草拾遗》),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