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磨障灵光膏

磨障灵光膏

原机启微》卷下方。黄连(童便浸一宿)一两,铅丹三两,当归二钱,麝香、乳香各五分,乌贼骨、轻粉硇砂、白丁香各一钱,冰片少许,炉甘石(用黄连一两放水中,烧炉甘石通红,淬七次)六两。为末,先用白蜜七两,砂锅内熬五、七沸,以净纸搭去蜡面,除铅丹、麝香、乳香、轻粉、硇砂外,下余药,以柳木棍搅匀,次下铅丹再搅,慢火徐徐搅至紫色,再将乳香、麝香、轻粉、硇砂和匀,入上药内,以不粘手为度,急丸如皂角大,以纸裹之,每用一丸,用水化开,加入冰片少许,时时点翳上。治胬肉攀睛

猜你喜欢

  • 丹台玉案

    综合性医书。6卷。明·孙文胤撰。刊于1636年。卷1阐述先天脉镜(专谈脉形),调摄养生,灵兰秘典(主要是脏象图说及各脏用药治法等);卷2~6分别介绍伤寒、温病、温疫、内科杂病、妇人、小儿、外科、五官、

  • 寒郁

    证名。郁证之一。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因寒邪内郁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寒之所郁,呕吐清水,腰腹痛,疝癥瘕,下利清白者是。”治宜温散,用理中汤、五积散等方,或干姜、肉桂、附子、吴茱萸、荜拔、

  • 小吉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泽穴,见该条。

  • 莲台夏枯

    见《滇南本草》。为宝盖草之别名,详该条。

  • 胁痈

    病名。出《医学入门》卷六。又名穿胁痈、胁疮。指生于胁部的痈。由肝胆经郁火而成,多发于体虚之人。此证易发于软胁部,初起如梅、如李,逐渐长大,色红焮痛,易脓易溃,脓多稠。治宜解郁泻火,服柴胡清肝汤;或用地

  • 甘崇兰

    【介绍】:见陆真翘条。

  • 平疟养脾丸

    《幼科发挥》卷四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陈皮、半夏曲、炒苍术、姜厚朴、柴胡、黄芩、猪苓、泽泻、草果、常山、青皮、肉桂、鳖甲(酥炙)各等分。为末,酒煮曲糊为丸,麻子大,陈米汤送下。治疟

  • 小肠

    ①六腑之一。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主要功能是主化物而分别清浊,它承接胃腐熟的饮食再行消化,有“受盛之腑”、“受盛之官”之称。食糜在小肠再经过消化并分别清浊,精华部分营

  • 臑俞

    经穴名,代号SI10。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阳维、阳之会。位于肩后,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处。一说“肩贞上一寸,外开八分”(《针灸集成》)。布有臂后皮神经及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

  • 面发毒

    病名。生于面颌部的肿疡。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又名脸发、面疮。由风热郁滞阳明胃经,循经上攻而成。多生于面部颊车处。初起一个,形如赤豆,渐发数枚,色红焮肿疼痛,破后时津黄水。治宜疏风清热。内服荆防败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