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石香薷

石香薷

出《四声本草》。又名华荠苧痱子草。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全草。分布华东、中南及贵州等地。辛,微温。祛暑,解表,行气化湿,①治夏月感冒中暑呕吐泄泻,胃痛,小儿夏季热初期。煎服:9~15克。②治跌打瘀痛,疖肿,蛇、虫咬伤,捣敷;湿疹痱子,煎水洗。本品含挥发油,内含香荆芥酚、香荆芥酚乙酸酯、百里香酚、对聚伞花素、龙脑等。挥发油有利尿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以及炭疽、白喉、变形、绿脓、大肠伤寒痢疾等杆菌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对流感病毒也能抑制。龙脑有发汗、兴奋、镇痉作用;香荆芥酚有抗菌、抗真菌、解除胃肠痉挛,增强胰蛋白酶活性,但浓度高因有刺激性,可引起呕吐。

猜你喜欢

  • 坐罐法

    即留罐法,详该条。

  • 酒痢

    病名。指酒毒蓄积肠胃所致的痢疾。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亦作酒利。《医说》卷六:“有人日逐饮酒,遂成酒利。”其症腹痛,痢血,或下如鱼脑。久者形削骨立,终日不食,但饮酒一二盏。治宜解酒毒为主。葛根汤

  • 清咽散

    《喉科指掌》卷一方。荆芥穗、薄荷各三钱,炒僵蚕、桔梗、生甘草、防风、前胡、枳壳各二钱。为粗末,水煎去渣,徐徐漱咽。治一切咽喉诸症。

  • 缠豆藤

    出《李氏草秘》。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 肠澼

    古病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①指痢疾。“澼”指垢腻粘滑似涕似脓的液体,因自肠排出,故称肠澼。《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一证,即《内经》之肠澼也。”②指便血。《古今医鉴》卷八:“夫肠澼者,大便下血

  • 肝虚雀目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作肝虚雀目。多因后天失养,脾失健运。小儿多患。“肝虚血少,……小儿因疳得之”(《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症初起,入暮则视物不清,天晓复明,眼干涩羞明,频频眨动。失治可致黑睛

  • 怀敏

    【介绍】:宋代医家。字仲讷。宛丘(今河南淮阳)人。少喜医方,遍读古医书,为医博士。后隐居,信佛教,传其方于子孙。

  • 脐中出血

    证名。《伤寒九十论·脐中出血》:“本少阴证,而误汗之,故血妄行,自脐中出。……予以治少阴之本,而用姜附汤。”本证亦有由肾火外越而致者,宜用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等药。

  • 白苔黑根舌

    白苔而舌根黑苔的舌象,宜辨别寒热真假。《辨舌指南》:“若黑根无积腻,白苔薄滑,刮之即净,舌上多津,口不渴,或渴而不消水者,真寒假热也,宜十全辛温救补汤加减;若黑根粘腻粗涩,干厚刮之不净,燥苔无津,口渴

  • 史堪

    【介绍】:北宋医家。字载之。蜀(今四川)人。精通医术。权贵蔡京苦大肠秘固,不服大黄,治不效,史只用紫菀一味治愈,由是知名。著有《史载之方》(一名《指南方》)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