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陆川本草》。又名刺天茄、天茄子、黄水茄、金钮头、小颠茄。为茄科植物紫花茄Solanum indicum L.的根或全草。分布华南、西南地区。苦,寒,有小毒。祛风止痛,消肿散瘀。治头痛,风湿痹痛,胃
书名。明·朱(周定王)、滕硕、刘醇等编。168卷。刊于15世纪初。系明初编修的一部大型医学方书。书中广泛辑集明以前的医籍和其他有关著作分类整理而成。原书今仅存残本,清初编《四库全书》时将本书改编为42
即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状长卷,故名。又称艾条。一般长20厘米,直径1.5厘米,重约10克。艾卷可以用纯艾绒或艾绒掺药制作,前者称纯艾卷,后者称药艾卷。
病名。即生于肩井穴处的肿块。出《外科启玄》卷九。多因肩部负重或枕卧冷处,血脉不畅,气血凝聚所致。症为肩部生局限性肿块,亦可破溃流脓血。早期宜用灸法令其消散,或用粉霜点之。
二十四节气之一。《群芳谱》:“气寒而将雪矣,第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时我国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
《血证论》卷八方。甘草、附子各二钱,桂枝、茯苓、人参各三钱,干姜一钱。水煎服。治吐血阳虚者。
出《针经指南》。即八脉交会穴,见该条。
古病名。指寒邪挟水饮停积胁下所致的癖病。见胁肋间有弦索状拱起,遇冷即觉疼痛,脉弦而大等症状。《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寒癖之为病,是水饮停积胁下,弦强是也。因遇寒即痛,所以谓之寒癖。脉弦而大者,寒癖
【生卒】:十五世纪中至十六世纪初【介绍】:明代官吏兼医家。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人。因父病而学医,成化二十年(一说弘治年间)举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并在宦余为人治病,常有良效。卒年78岁。他根据古代本草
古代的九种刺法。《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指各种不同刺法适应不同病变,分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淬刺等九种,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