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睛明

睛明

①亦作精明。《东垣十书·诸脉目论》:“是故瞳子法于阴,白眼脉法于阳,故阴阳合德而为睛明也。”详精明条。②经穴名,代号BL1。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精明。别名泪孔。属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之会。位于目内眥之内上方0.1寸处(《中国针灸学概要》)。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动眼神经和眼神经;并有内眥动、静脉通过,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内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视,以及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等。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图128)。

图128

猜你喜欢

  • 张子和心镜别集

    见伤寒心镜条。

  • 火热喘急

    证名。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卷五十三。又名火喘。指火热之邪,郁于肺胃,使肺气郁滞不宣,痰浊挟热,阻塞气道所致的喘息。症见喘急而口干舌燥,面赤唇红。因于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用凉膈散;因于胃热便

  • 背窬(xū 俞)

    新生儿脊椎管没有完全闭合的一种先生性畸形。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小儿初生背上有孔窬一二个,其内有膜完护脏腑者,得生;如无膜露见脏腑者,即死无救。”与脊柱裂相类似。

  • 肝虚热证

    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肝热,按至肌肉之下,骨之上乃得,肝主筋也,寅卯时尤甚。必兼多怒多惊,便难,转筋挛急,四肢困热,满闷,筋痿不能起,头痛,耳聋,……冒眩,多瘛。”治宜养肝清热为主。

  • 消脾

    病名。即中消。《证治要诀·大小腑门》:“消脾,缘脾经燥热,食物易化,皆为小便,转食转饥。”详中消条。

  • 掌心疽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涌泉疽。见该条。

  • 狗尾半支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狗尾草,详该条。

  • 陷经

    指经血下陷、漏血不止的病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参见崩漏条。

  • 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不论因病生痰,或因痰致病,均与肺、脾二脏有关,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①指呼吸道分泌的病理产物。如热痰、寒痰、燥痰等。②指病因病证。如风痰、痰火、痰湿、痰

  • 小草根

    见《中药材手册》。为远志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