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晕

目晕

病证名。其义有二:①指沿黑睛白睛交界处出现的灰白色环状混浊。《诸病源候论》卷廿八:“肝藏血,血气不足,则肝虚,致受风邪,风邪搏于精气,故精气聚生于白睛之上,绕于黑睛之际,精彩昏浊,黑白不明审,谓之目晕。”②指患眼观灯光时有红绿色彩环围绕。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目别无甚病,但见灯视月及隙漏之处,则有碗大一圈环影睛外,其色内青红而外紫绿,绝似日华月晕,故曰目晕。……若以恙小而忽之,并不加培养,丧明之前驱也。”类今所称之虹视现象。

猜你喜欢

  • 天螺蛳

    见《四川中药志》。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 消凝大丸子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川芎、当归、桔梗、炙甘草、连翘、菊花各七钱,防风、荆芥、羌活、藁本、薄荷各五钱,滑石、石膏、白术、黄芩、栀子各一两。先将滑石、石膏另研,余作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二

  • 风热疟

    疟疾之一。《普济方·诸疟门》:“邪在少阳经谓之风热疟,治多和之。”参见足少阳疟条。

  • 黑中无苔干燥舌

    舌中黑无苔而干燥。为津液受伤而胃有虚火之象,宜清热养阴生津(见《伤寒舌鉴》)。

  • 悬蜞虫毒风

    病名。见《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上腭肿,汤水难入,形肿如鸡卵。”详悬蜞风条。

  • 惊积

    病证名。小儿受惊后,复为乳食痰热所伤而成的积证。《活幼心书》:“小儿所患之证,皆因乳哺不节,……但有时泄下青水如生草汁,是受惊而后有积,烦闷啾唧,常似生嗔,名为惊积。”《丹溪心法》:“小儿食积,痰热,

  • 马铃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即马疔。见该条。

  • 热烦

    病证名。小儿表里俱热的证候之一。《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脏腑实,气血盛者,表里俱热,则苦烦躁不安,皮骨壮热也。”治宜清解表里。用防风通圣散。

  • 秦胶

    出《本草经集注》。即秦艽,详该条。

  • 红米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红曲,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