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小儿因心经受病而悸动不安。《活幼心书》:“小儿心悸不常,及遍身肿痛,或手足不随,此为惊瘫候也。”其病多因心经热盛,火热扰动心神所致,《幼幼新书》卷八:“心膈邪热,神志不宁,惊渴悸烦,夜不安卧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熊胆之别名,详该条。
指大便干燥和小便赤涩的病证。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病因由于小儿乳食停滞,郁而生火,火热上熏心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移于小肠,故小便赤涩不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移于大肠,故大便秘结不行。
病名。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又名白虎风、痛风。详历节风、痛风条。
书名。清·高秉钧撰于1805年。治案按人体部位及病种分20部,97病种,分门别类汇辑。作者根据外科疾病“病虽在外,而其本在内”的特点,每证详辨八纲,随证立法处方,并指出防止病情恶变及病后调理之法。案末
气功功法。模仿大雁动作姿态及生活习性而编练的一套动功功法,又称大雁六字功。由沈鹤年编创。共分七节,主功为大雁起落。“六字”的六节分别为:肝功,前后展翅;心功,抱颈颠顶;脾功,托天降地;肺功,大雁拍水;
见《药材学》。为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药物志》。为石荠苧之别名,详该条。
指湿热流注于下焦。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胃纳不佳等。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
病名。见《类证普济本事方》。①指经行先后无定期。《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经来前后为愆期。”②指错过日期的意思,故或认为是指经行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