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针具名。九针之一。又称箭头针。《灵枢·九针论》:“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其针头部膨大,末端锐尖,形如箭头。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
【介绍】:见阮炳条。
见《幼科全书》。即胎疸。详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指夏季感受暑热,肺受热灼,清肃失常所致的气喘。证见喘促,多汗,烦躁或身体发热,静则多言等。治宜解暑,清热或兼益气,如白虎汤、清暑益气汤、益元散等方。
病证名。小儿肠寄生虫病,以蛔虫、蛲虫、姜片虫、绦虫、钩虫为多见,尤以蛔虫、蛲虫病发病更为普遍。这些肠道寄生虫病,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者可危及生命。因小儿接触污染的环境机会多,虫卵通过食物或蚴虫接触
【生卒】:600~665【介绍】:唐初医学家。博州清平(今山东临清)人,精阴阳、方技、輿地、历史,对药物亦多有研究,曾任尚药奉御、太常博士、太常丞。尝奉命删定《阴阳书》。显庆(656~660)年间,奉
出《神农本草经》。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鼠疫约编》方。金银花、连翘、玄参、桔梗各一两,僵蚕、板蓝根、甘草各五钱,马勃四钱,牛蒡子六钱,荆芥穗、薄荷各三钱。为粗末,每服六至八钱,芦根汤煎药末,二、三滚,去渣服,轻者一日三服,重者一时一服。治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地蜂子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又名《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后代又有93卷本,内容同)。唐·孙思邈撰于七世纪中期。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卷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