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饮喘逆

痰饮喘逆

病证名。《症因脉治·喘症论》:“痰饮喘逆之因:饮水过多,脾弱不能四布,水积肠间,成痰成饮,上干肺家。”证见时咳时呕,卧下喘逆,面色虚白,肠中漉漉有声,甚则喘息倚肩。脉多弦滑,如弦紧则为寒饮、弦数为痰热。治疗可选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甘遂半夏汤二陈汤等。兼表症者用小青龙汤大便闭者,宜导痰汤加大黄,甚者滚痰丸十枣汤等均可用。参见痰喘痰甚喘条。

猜你喜欢

  • 中脘

    经穴名。代号RN12。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

  • 黄仁

    解剖名。出《银海精微》。又名眼帘、虹彩。即今之虹膜,位于黑睛后内。其色因人种而异,我国多为黑褐色。黄仁中央有约2.5~4毫米大小之圆形洞孔,名瞳神。黄二居风轮之里层,内应于肝,肝胆相表里,故病变常与肝

  • 五禽戏

    古人仿效动物的活动进行的体操健身运动。正式记载见于《后汉书·华佗传》:“华佗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后代流派很多,也较复杂。《

  • 食窦

    经穴名。代号SP1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关。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五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咳嗽,痰饮,少乳等。斜

  • 膏肓腧穴灸法

    见灸膏肓腧穴法条。

  • 九还丹

    炼丹术。把九转之丹再炼一次。《抱朴子内篇·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于盖下(米砂)。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煌辉辉,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

  • 经行眩晕

    病名。指每逢行经期或经后出现头目眩晕,视物昏花的病症。多因血虚,肝肾阴虚,痰湿所致。若素体血虚,或精血化源不足,经行时其血更虚,血虚不能上荣于脑,症见经期或经后头晕如旋,面色白,心悸少寐,经行量少,色

  • 肘骨

    骨名。又名鹅鼻骨。出《灵枢·卫气》。指构成肘关节的骨。包括肱骨远端和尺、桡骨近端的关节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肘骨者,肐膊中节上下支骨交接处也,俗名鹅鼻骨。”

  • 雷氏却暑调元法

    即却暑调元法,见该条。

  • 奇病治法三百种

    书名。陈景岐编。刊于1935年。陈氏汇集古今书籍中各种奇病诊治验案300余种,每病一则,注明病名和医者姓名。选案中有治愈不常见疾病的特效简易方。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所记述大多为传奇式治案,须分析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