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①南京中医学院编著。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59年修订再版。修订本分上下二编。上编以基础理论为主,分别介绍阴阳五行,人与自然、脏象、经络、病因、证候分类、诊法、治疗法则、药物、方剂、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泛指肢体或局部肌肤麻木,不知痛痒。《医学正传·麻木》:“夫所谓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解之状,古方名为麻痹者是也。”
病名。指因湿聚而致的疝症。《景岳全书》卷三十三:“湿疝多为重坠胀满,然亦有痛者,……有不痛而久坠不愈者,是即疝之属。”参见疝、疝条。
本草著作。简称《宝庆本草》、《本草折衷》,初名《本草精华》。20卷。南宋·陈衍撰。成书于1248年。作者旨在撷取诸家本草之精华,并折衷其说,故以名书。书始撰于宝庆三年,故又冠以年号以示不忘其初。卷1~
病证名。见杨志一《生育问题》。即妊娠遗尿。详该条。
指妊娠之始称。《千金翼方》卷十一:“凡儿在胎,一月胚,二月胎,……。”
病证名。见《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指腹腔内结聚成块的一类疾病。《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癥。若病虽有结癥而可推移者,名为癥瘕。”后世一般以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为癥;聚散无常,
详温补命门条。
齘齿的别称。《医述》引《指南续刻》:“咬牙者,胃热走络也。若咬牙而脉证皆衰者,胃虚无谷气内荣,虚则喜实也。”《六因条辨·春温条辨》:“春温,舌黑神昏,烦躁,咬牙、手足振颤,时或抽搐,此热极风生,已成痉
【介绍】:见岳甫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