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喉痧治法之一。清·曹心怡《喉痧正的》:“温疠之邪,郁之深而发之暴,不能自出于表,以至上窜咽喉,苟非洞开毛窍,何以泄其毒而杀其势。”又“此证重在发汗,使痧邪外达,则不致酿成危证;体虚者,尤宜急进……即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劳倦恶寒,脉必缓弱,或气口虚大无力,兼见倦怠,手心独热。此劳倦过度,脾胃不足,卫阳下陷,宜补中益气汤,甚加桂、附以行参、芪之力。”参见恶寒、内伤恶寒条。
见《医学纲目》卷三十四。即月经。详该条。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八方。虎胫骨(酒炙)、龟板(酒炙)各二两,血竭、赤芍药、当归、乳香、没药、防风、煅自然铜、炮白附子、肉桂、白芷、炒苍耳子、炒骨碎补各三两,牛膝、天麻、槟榔、五加皮、羌活各一两。为末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湿热毒邪郁于皮肤而致的疮疥。其症以手指缝最为多见,亦常见于肘窝腋下、小腹、腹股沟、臀腿等处,甚则遍及全身。呈针尖大小的丘疹和皮泡,痒甚,故体表常见抓痕和结痂。如搔破皮肤引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系指患喉闭之因于酒毒薰蒸致咽喉肿痛闭阻,吞咽不利。参见喉闭条。
①刺法名。指入针后,以指甲在针刺穴位所在经络上下进行按捏的方法。《针经指南》:“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用大指甲上下切,其气血自得通行也。”《针灸问对》:“下针之时,气或涩滞,用大指、食指、中指三
即水针疗法,见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眼内络阻所致。《审视瑶函》:“谓视物却非本色也。因物着形,与瞻视有色,空中气色之症不同。”患者不能正确明辨某些颜色,甚者全无辨色能力,只能分辨物体明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