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内容之一。神与色同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观察精神、意识、表情,以及面部色泽、目光神采等变化,可以了解正气的盛衰,和寒热虚实等情况。参见得神、失神、色诊各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慕松。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多病而学医,认为疾病以伤寒最为重要,于是采集前人关于伤寒的论述,结合自己的见解,编成《伤寒撮要》。另撰有《识病捷法》一书。
见《证治准绳·女科》卷五。即二母散第一方,见二母散条。
十二原(穴)之一。即鸠尾。《灵枢·九针十二原》:“膏之原,出于鸠尾。”参见十二原穴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方。凤仙花(去青蒂,研末)一捧,大葱自然汁、米醋各一茶盅,广胶(切米粒大,入葱汁内泡)三钱,人中白(微煅存性,研末)八钱。先将葱汁、米醋、广胶入锅内熬化,次入凤仙花末
骨折固定方法之一。用于有侧方移位的肱骨、股骨干骨折。用两个压垫,相对放于侧方移位骨折的内外凸出点,并于压垫上放好夹板,用绳带紧缚三道,使侧方移位之骨折端逐渐复位。
证名。见《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详腹痛条。
①痿证之一。亦称肝痿。由于肝热内盛,阴血不足,筋膜干枯所致。证见肢体筋急拘挛,渐至痿弱不能运动,伴有口苦,爪枯等症。《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
即中血脉,属中风证之一类。《张氏医通·中风门》:“口颊僻,乃风中血脉也。”详中血脉条。
见《中药志》。即刘寄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