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疟疾

疟疾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指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古人观察到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称疟病。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①按临床证候分类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②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③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④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病情控制后,注意预防复发。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肝乘脾

    指肝气盛而乘虚犯脾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喻昌注:“其证腹满谵语,其脉寸口浮而紧,寸口即气口,脾胃脉之所主也,浮而且紧,即弦脉也,肝木过盛,所以

  • 枳壳大黄汤

    《症因脉治》卷四方。枳壳、大黄、陈皮、木通、葛根、厚朴、甘草。水煎服。治酒积腹痛,痛而欲利,脉沉数者。

  • 西藏橄榄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藏青果之别名,详该条。

  • 野瘭

    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 衄(nü 忸)

    病证名。出《灵枢·杂病》。指鼻出血。《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血性得热,则流散妄行。从鼻出者,谓之衄。”也有统指鼻、齿、耳、目、舌以及皮肤不因外伤的出血者。详见鼻衄、衄血等条。

  • 托腮痈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多由胃火邪热壅盛,或过食醇酒厚味,热毒内蕴所致。症见腮下红肿,形如托腮之状,疼痛,饮食吞咽有碍,身发寒热。治宜解毒泻火、清热消肿。方可选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参见兜腮痈条

  • 狮子毛草

    见《中药材手册》。为伸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 卢橘

    出《汉书》。为金橘之别名,详该条。

  • 三十五号家人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当归枳壳汤,见该条。

  • 黄婆

    气功家隐语。出《入药镜》。指脾土。因黄为脾土之色,脾藏意,故又指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