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朱肱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房黄者,眼赤身黄,骨髓烦疼,头目昏痛,多饶睡卧,体虚无力,夜多梦泄,神思不安,腰脚酸疼,小便黄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身体沉重,状似着热,不得睡卧,小
皮肤针疗法之一,因使用滚刺筒进行刺激故名。参见滚针筒条。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岗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指腓骨,位于骨之外侧。见《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病名。多因阳明火毒上冲咽喉,或感受秽恶之气,或酒后怒火上乘所致。症见喉间卒然肿胀,顷刻转大,红肿疼痛。治宜泻热解毒,消肿止痛。用粘子解毒汤、泻心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飞疡喉、急喉闭条。
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
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词中“每月”似应为“某月”。指目病有每年至某个季节复发的规律者。古人认为与六气主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