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牡蛎肉

牡蛎肉

《中药大辞典》:牡蛎肉

药材名称牡蛎肉

拼音Mǔ Lì Ròu

别名蛎黄(《纲目》)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等的

化学成分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元63.55%,牛磺酸1.3%,10种必需氨酸1.3%,无机盐(铜、锌、锰、钡、磷、钙)17.6%,谷胱甘肽,维生素A、B1、B2、D及F(即亚麻酸和亚油酸)。含碘1~11.53ppm(干重)。脂类中含一种糖脂,其糖由二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岩藻糖构成。另有一种鞘类磷脂,含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岩藻糖)22.0%,氨基己糖7.26%,甲基戊糖10.45%,磷0.47%。另报道长牡蛎的脂类物质中含甾醇,它的氢化产物似为菜子甾醇。

性味甘咸,平。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微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

①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注意①《七卷食经》:"有癞疮不可食。"

②《本草求原》:"脾虚精滑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牡蛎肉

药材名称牡蛎肉

拼音Mǔ Lì Ròu

英文名Oyster

别名蛎黄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等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Ostrea riuularis Gould2.O.gigas Thunberg3.O.talienwhanensis Grosse4.O.denselamellosa Lischk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去壳,取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近江牡蛎,贝壳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或略长,壳坚厚,较大者壳长100-242mm,高70-150mm,左壳较大而厚,背部为附着面,形状不规则。右壳略扁平,表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鳞片,黄褐色或暗紫色,1-2年生的个体,鳞片平薄而脆,有时边缘呈游离状;2年至数年的个体,鳞片平坦,有时后缘起伏略呈水波状;多年生者鳞片层层相叠,甚为坚厚。壳内面白色或灰白色,边缘常呈灰紫色,凹凸不平,铰合部不具齿,韧带槽长而宽,如牛角形,韧带紫黑色。闭壳肌痕甚大,位于中部背侧,淡黄色,形状不规,常随壳形变化而异大多为卵圆形或肾脏形。

2.长牡蛎,贝壳呈长条形,坚厚,一般壳长140-330mm,高57-115mm,长比高约大3倍,已知最大的长达722mm。左壳稍凹,壳顶附着面小,右壳较平如盖,背腹缘几乎平行,壳表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自壳顶向后缘环生排列稀 疏的鳞片,略呈波状,层次甚少,没有明显放射肋。壳内面瓷白色,韧带槽长而宽大,闭壳肌痕大,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呈棕黄色马蹄形。

3.大连湾牡蛎,贝壳略呈三角形,壳坚厚,一般壳长55-63mm,宽95-130mm,壳顶尖,至后缘渐加宽。右壳较扁平,如盖状,壳顶部鳞片趋向愈合,较厚;渐后腹缘鳞片渐疏松,且起伏呈波状,无显着放射肋。壳表面淡黄色,杂以紫褐色斑纹,左壳突起,自顶部开始有数条粗壮放射肋,边缘肋上的鳞片坚厚翘起。壳内而凹陷如合状,白色,铰合部小,韧带槽长而深呈长三角形。闭壳肌痕白色或带紫色,位于背后方。

4.密鳞牡蛎,贝壳呈圆形或卵圆形,壳坚厚,一般长46-122mm,高58-138mm。左壳较大而凹氏陷,壳顶为附着面,形状常不规则。右壳顶部鳞片愈合,较光滑,渐向腹缘鳞片环生渐密,薄、脆呈片状,以覆瓦状紧密排列,有放射肋多条,使腹缘略呈波状,壳表面灰青色混杂紫褐色。壳内面白色,稍带珍珠样光泽。铰合部两侧常有小齿1列,约5-8个。韧带槽较短,呈三角形。闭壳肌痕较大。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7m左右的江河入海近处,适盐度为10%-25%。杂食性,以细小浮游生物为食。繁殖季节5-9月。

2.栖息于从潮间带至低潮线以下10多米深的泥滩及泥沙质海底,通常在正常海水中生活的个体小;在盐度较低海水中生活的个体大。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为河口及内湾养殖的优良品种。

3.栖息于潮间带的蓄水入及低潮线以下20m左右的岩礁上,适盐度高,繁殖期6-8月。

4.栖息于低潮线以下水深15-30m左右的岩礁上,或泥沙质海底,有时在低潮线下数米处也能见到。适盐度27%-34%,繁殖季节5-9月,当水温在17-19℃时即开始产卵。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山东、福建、广东沿海已人工养殖。

2.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为河口及内湾养殖的优良品种。

3.我国分布于北方沿海。

4.我国分布于沿海,但以北方沿海为多。

化学成分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元63.5%,牛磺酸(Taurine)1.3%,10种必需氨酸1.3%,无机盐(铜、锌、锰、钡、磷、钙)17.6%,谷胱甘肽(Glutathione),维生素A、B1、B2、D及F(即亚麻酸和亚油酸)。含碘1-11.53ppm(干重)。脂类中含一种糖脂,其糖由二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岩藻糖构成。另有一种鞘类磷脂(Sphingo-lipid),含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岩藻糖)22.O%,氨基己糖(Hexosamine)7.26%,甲基戊糖(Methylpentose)10.45%,磷0.47%。另报道长牡蛎的脂类物质中含甾醇,它的氢化产物似为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养血安神;软坚消肿。主烦热失眠;悯神不安;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1.《七卷食经》:有癞疮不可食。

2.《本草求原》:脾虚精滑忌。

各家论述1.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2.《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3.《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功劳

    药材名称小功劳拼音Xiǎo Gōnɡ Láo别名牙齿硬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美果九节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ychotria calocarpa Kur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

  • 猪胰

    《中药大辞典》:猪胰药材名称猪胰拼音Zhū Yí出处《药对》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胰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①《本草图经》:"寒。"②《纲目》

  • 牛屎树

    药材名称牛屎树拼音Niú Shǐ Shù别名桤木皮(《天宝本草》),罗拐木、菜壳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桦木料植物桤木的嫩叶及树皮。全年可采。原形态落叶乔

  • 金老梅花

    《中药大辞典》:金老梅花药材名称金老梅花拼音Jīn Lǎo Méi Huā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蔷微科植物金老梅的花。性味《内蒙古中草药》:"苦,凉。"功能主治治消化

  • 药用倒提壶

    《中药大辞典》:药用倒提壶药材名称药用倒提壶拼音Yào Yònɡ Dǎo Tí Hú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紫草科植物药用倒提壶的根。春、秋采挖,洗净,切片

  • 长刺卫矛

    药材名称长刺卫矛拼音Chánɡ Cì Wèi Máo别名刺果卫矛、扣子花、岩风来源卫矛科长刺卫矛Euonymus wilsonii Sprague,以根入药。生

  • 藤乌头

    《中药大辞典》:藤乌头药材名称藤乌头拼音Ténɡ Wū Tóu别名血乌、见血封喉(《中药材品种论述》),蔓乌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藤乌、羊角七(《药学学报》12(10):68

  • 石上蕉

    药材名称石上蕉拼音Shí Shànɡ Jiāo英文名Triplicate Calanthe别名黎芦叶虾脊兰、山三棱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三褶虾脊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三叶排草

    药材名称三叶排草拼音Sān Yè Pái Cǎo别名奇异排草、三张叶、跌打鼠、土远志、三叶珍珠草、三块瓦来源报春花科三叶排草Lysimachia insignis Hemsl.,以

  • 辽东鳞毛蕨

    药材名称辽东鳞毛蕨拼音Liáo Dōnɡ Lín Máo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半岛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peninsulae Kitag.采收和储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