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则疾之

猜你喜欢

  • 伏阳

    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参伏气条。

  • 气冲

    ①经穴名。代号sT3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5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素问·刺热篇》王冰注)。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 肩前

    经外奇穴名。见肩三针条。

  • 结喉痈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①《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结喉痈发项前中,肝肺积热塞喉凶,脓成若不急速刺,溃穿咽喉何以生。”指痈生于颈前正中,结喉之上,颏以下者。症见红肿灼痛,前颈肿胀,甚则肿塞

  •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见针灸甲乙经条。

  • 胃虚汗

    证名。指胃气虚弱而致自汗之证。《张氏医通·杂门》:“胃虚水谷气脱散者,汗自出,必气虚少食。”治宜补气运脾丸。参见自汗条。

  • 热淫

    淫,过甚。热气过甚,成为致病邪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 王不留

    出《本草纲目》。为王不留行之简称,详该条。

  • 铜痧

    痧证之一。《痧症全书》卷中:“铜痧,浑身上下头面眼珠,尽如姜黄色者,邪热攻乎脾胃,而土之本色现于外也。盖脾为阴脏,己土主燥;胃为阳腑,戊土主湿,一湿一燥,湿热熏蒸,如盦面状,故发黄也。”参见痧、痧气条

  • 散翳

    病名。见《世翳得效方》卷十六。即散翳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