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烧脾散

烧脾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烧脾散

药方名称烧脾散

处方赤芍药、干姜(炮),各六两半。良姜(油炒)十两,甘草(炙)四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久寒积冷,心气脾痛,冷痰翻胃,脐腹刺痛,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及疗妇人血气攻刺,腹胁撮痛,服之立效。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白汤点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烧脾散

药方名称烧脾散

处方赤芍干姜(炮)各20克 良姜(油炒)60克甘草(炙)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缓急止痛。治脾胃虚弱,久寒积冷,脘腹疼痛,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妇人血寒气滞,腹胁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重订严氏济生方》:烧脾散

药方名称烧脾散

处方干姜(炮)厚朴(姜制,锉,炒)草果仁 缩砂仁神曲(炒)麦蘖<炒)橘红高良姜(锉,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理气化滞。治饮啖生冷果菜,寒留中焦,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9克,热盐汤调服,不拘时。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猜你喜欢

  • 益母草口服液

    药方名称益母草口服液来源为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炮制取益母草500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约2

  • 枳实芍药散

    药方名称枳实芍药散处方枳实(烧令黑,勿大过)芍药各等分制法上二味,杵为散。功能主治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痈肿。用法用量每服3克,一日三次,以麦粥下之。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 旋覆汤

    药方名称旋覆汤处方旋覆花、五味子、前胡、麻黄(去节)、赤芍药、半夏僸、杏仁(去皮.尖.麸炒)、茯苓(去皮)、甘草(炙)、荆芥(去梗),各等分。炮制为粗末。功能主治治产后伤风,感寒,暑湿,咳嗽喘满,痰涎

  • 椿花散

    药方名称椿花散处方臭橘、鸡冠花、椿花各等分。功能主治痔疾。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药末2两,水3升,煎5-7沸,乘热淋渫。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 启脾散

    药方名称启脾散处方潞党参(元米炒黄,去米)制冬术 建莲肉各90克 楂炭五谷虫炭各60克陈皮砂仁各30克功能主治治小儿因病致虚,食少形赢,将成疳积者。用法用量共为末,每服6克,开水送下。摘录《成方便读》

  • 点眼雄黄散

    药方名称点眼雄黄散处方雄黄(研)1两半,细辛(去苗叶)3分,黄连(去须)1两半,干姜(炮)3分,黄柏(去粗皮)1两半,菊花1两(3月3日日未出时收之)。制法上为极细末,于瓷器中盛。功能主治风毒赤痛,眦

  • 柴苓汤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汤药方名称柴苓汤处方白术茯苓泽泻柴胡猪苓黄芩功能主治解表清热,健脾利湿。主身热,烦渴,泄泻。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扶寿精方》:柴苓汤药方名称柴苓汤处方柴胡

  • 加味半硫丸

    药方名称加味半硫丸处方硫黄1两(入猪脏内缚定,以米泔1碗,童便1碗,水酒1碗,煮干1半,取出洗净晒干),半夏1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石膏1分。制法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忧思过

  • 黄连猪苓汤

    药方名称黄连猪苓汤处方黄连、甘草、枳壳、木通、猪苓、杏仁、百合、紫苏、香附、葱根、芎、白芍归、熟地、滑石。功能主治妊娠二便不通。各家论述方以黄连、甘草清热泻火,为君;四物养血,为臣;以枳、通、猪、滑、

  • 膈下逐瘀汤

    药方名称膈下逐瘀汤处方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 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