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湮尻疮

湮尻疮

病名。指婴儿在尿布遮盖部的局限性皮炎。出《外科启玄》卷八。常因婴儿下身不当的洗涤以及湿尿布过久浸渍,湿热之气蕴积肌表所致。临症好发于婴儿尿布遮盖部如下腹、肌内侧、会阴及臀部等处。初起患处为大片红斑,边缘清楚,有时有轻度浸润,表面平滑,间有丘疹、水疱、糜烂、严重时可出现脓疱,而引起高热。治疗用伏龙肝不拘多少研细末加滑石粉少许扑患处。如疱破渗液用野菊花苦参各等量煎汤待温湿敷,外擦青黛散。即尿布皮炎。

猜你喜欢

  • 刀伤药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 阴户肿痛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多因郁怒伤肝,肝气犯脾,湿热下注所致。症见阴户肿胀作痛,或小便涩滞,下腹部不舒,甚则伴有寒热等。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蛇床子、地肤子、黄柏、防风、苦参煎汤熏洗。

  • 燥火三消

    病证名。又名风消。见《症因脉治》卷三。指由于燥火所伤而成的三消症。上消为燥火伤肺,症见口渴多饮不止,唇口开裂,烦躁不宁,用知母石膏汤加干葛。中消为燥火伤胃,症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用人参白虎汤。下消为

  • 清热解肌汤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方。葛根三钱,黄芩、赤芍药各一钱五分,甘草一钱。水煎服。治瘟疫所发未尽,膜原尚有伏邪,隔数日再发热,脉洪大而数者。

  • 顾氏医镜

    丛书。清·顾靖远撰于1718年。16卷,共六种。即《素灵摘要》2卷、《内景图解》、《脉法删繁》1卷、《格言汇要》2卷、《本草必用》2卷和《症方发明》8卷。均系选录《内经》、《伤寒论》及历代中医著作中的

  • 医药镜

    丛书名。刊于1641年。系明·王肯堂《医镜》与明·蒋仪《药镜》二书之合刊本。参见各该条。

  • 痰饮胁痛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痰饮流注于厥阴之经,亦能使胁下痛,病则咳嗽气急引胁痛。”《赤水玄珠》卷四:“痰饮停伏,胁痛,宜导痰汤。”甚则十枣汤,控涎丹等方。参见停饮胁痛条。

  • 滋阴九宝饮

    《外科正宗》卷三方。川芎、当归、白芍药、生地黄、黄连、天花粉、知母、黄柏、大黄(蜜水拌炒)各二钱。水煎,空腹服。治悬痈蕴热结肿,小便涩滞,大便秘结,内热口干,烦渴饮冷,六脉沉实有力者。

  • 孙真人海上方

    见海上方条。

  • 加味泻白汤

    《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桔梗、杏仁、防风、黄芩、栝蒌仁、知母、薄荷、枳壳、橘红、甘草。水煎服。治外感风邪伤肺,恶寒发热,咳嗽痰喘,腋下作痛,痛引缺盆,脉右寸浮紧。若口渴,加石膏、天花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