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代医家。字稼江。武宁(今属江西)人。编有《医钞类编》一书(1830年刻行),共24卷,收集历代著名医家的论述,分类编纂,包罗较广,起到一定的普及作用。
病名。指痢疾因于寒客肠胃者。《时病论》卷三:“寒痢之证,实因炎热贪凉,过食生冷,冷则凝滞,中州之阳,不能运化,清气不升,脾气下陷,以致腹痛后重,痢下白色,稀而清腥,脉迟苔白者,当去其寒,兼扶脾土。……
病名。皮肤湿疡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色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其里亦有虫。”由风湿热邪浸入肌肤而成。其症患处皮损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不断扩大
【介绍】:参见钱瑛条。
出《清异录》。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初生儿有肉无皮的一种病症。见《外科启玄》卷八。又名溻皮疮。由孕母过食五辛炙煿等物,或父母患梅毒传染胎儿所致。症见患儿表皮呈片状脱落,肉色红润,如汤烫状,逐渐扩大,向四周迅速蔓延,甚则大部分皮脱
一种外治法所用之药粉。亦称温粉。把药物研成细粉,撒扑于皮肤上而发挥药效者。如热性病发汗后汗出不止,用煅龙骨、煅牡蛎、生黄芪、粳米,研成细粉,和匀扑身上止汗;生痱子用滑石粉扑身以爽身止痒。
见系络条。
胃与脾同属五行之土,胃为六腑属阳,故称胃为阳土。《脾胃论·卷下》:“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
书名。8卷。清·尤怡编撰。刊于1810年。卷1~2论太阳证,其治法分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等法;卷3~4论阳明证,分正治法、明辨法、杂治法;卷5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6论太阴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