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热病

温热病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四。①温病的别称。泛指各种温病、热病。也有以感受热邪轻重与季节的不同,分称为“温病”与“热病”者。《类证活人书》卷五:“因春温气而变,名曰温病;因夏热气而变,名曰热病。温、热二名,直以热之多少为义。”参见温病、热病条。②温病之一种。指温病之偏热盛而不兼风、寒、暑、湿等他邪者。《温病条辨·上焦篇》:“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湿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又:“温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

猜你喜欢

  • 黄汗身肿

    病名。《症因脉治》卷三:“黄汗身肿之症,身热胸满,四肢黄肿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如柏汁,久不愈,必致痈脓。又有不恶风,小便利,若上焦寒,口多涎,身冷肿痛,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又有两胫不冷,

  • 柳叶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炒黄柏、蒲黄、青黛、煅人中白各等分。为末,外敷患处。治小儿热毒口疮。

  • 胃管

    经穴别名。指中脘穴。《备急千金要方》载:“积聚坚大如盘,冷胀,灸胃管二百壮,三报之,穴在巨阙下二寸。”

  • 气壅喉痹

    病名。多由痰毒邪火之气壅塞肺系,肺气闭郁,气机不利所致。症见咽喉肿痛,痰涎稠粘,身发寒热。治宜宣肺气、祛风痰、清热毒。用荆芥、防风、桔梗、蝉蜕、僵蚕、瓜蒌、陈皮、枳壳、法夏、黄芩、梔子等煎服。

  • 鸡眼睛

    见《四川中药志》。为野鸦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 劳注

    注病之。《诸病源候论·劳注候》:“人大劳虚,而血气空竭,为风邪所乘,致不平复,小运动,便四肢体节沉重,虚噏啜乏汗出,连滞不差,小劳则极,故谓之劳注。”参见疰条。

  • 虚痰眩晕

    病证名。见《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多因脾肾不足,津液不行,停滞成痰所致。证见头重眼花,脑转眩冒,倦怠嗜卧,脉缓而滑。治宜补脾肾,化痰浊。方用苓桂术甘汤、六君子汤、归脾汤、八味丸等。参见眩晕、痰晕条。

  • 赵大中

    【介绍】:元代医生。生平不详,与赵素合撰《订补风科集验方》二十八卷。

  • 清净之府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故名。

  • 讨盐生

    旧病名。《女科辑要》卷五:“儿手先出者,名曰讨盐生。”相传产时儿手先下,产婆以盐半分涂儿手心,儿手即缩回,故名讨盐生。相当于横产。此法现已废用。参见横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