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流火

流火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为丹毒发于小腿部。证见红肿发亮,热痛如烧,不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治宜用矿石灰化于缸内,次日水面上结一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二、三次;或以马钱子磨水敷之,一日数次,止痛佳;或用鲜凤仙花、鲜紫苏二味洗净,连根叶捣烂,开水冲之熏洗患处,对小腿部反复发作之丹毒尤效。

猜你喜欢

  • 七诊

    诊法。①指脉象言。《素问·三部九候论》:“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一候之中见七脉之一者,均为病脉。②切脉七法:静

  • 太阳少阳并病

    病名。指太阳病证未解,而少阳病证已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景岳全书·伤寒典》:“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后见耳聋胁痛,呕而口苦等证者

  • 方药合编

    民族医方书。朝鲜族黄度渊撰于1868年。全书将内、外、妇、儿、五官等病症分为54门,论述369组病,处方分为上(补)、中(和)、下(攻)三统,载方916个,兼述26种药的制作法和26种禁忌,中药515

  • 五脉

    ①五脏之脉。《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洪),脾脉代(缓),肺脉毛(浮),肾脉石(沉)。是谓五脏之脉。”②即五决。详该条。

  • 早起眩晕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称晨晕、晨运。指眩晕常发生在清晨者。多因阳虚及痰浊固结所致。详阳虚眩晕、湿痰眩晕等条。

  • 妇人血膈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七。简称血膈。指血气阻膈中焦而致之经闭。多因长期忧思郁怒,肝伤气郁血滞,瘀血内结,胃脘阻膈,胃失和降所致。症见胸膈疼痛如锥刺,食入而复吐出,甚则水饮难下。上则呕吐如赤豆汁或

  • 面色苍黑

    见《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指面部泛现晦黑的病色。多因肾气耗损,血气失荣于面所致。可见于阴黄、黑疸等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亦多有此症候。如伴见身肿或额黑者,显示病势危重,预后不良。参见面色黧黑。

  • 清脏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生地黄一钱,当归(酒洗)、地榆各八分,栀子、黄芩、黄柏各七分,白芍药、黄连、阿胶、侧柏叶各六分,川芎、槐角各五分。水煎服。治肠风便血。

  • 肝虚寒证

    证名。指素体阳虚,肝脏亏损所出现的证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名曰肝虚寒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肝虚

  • 病证名。见《灵枢·百病始生》。指胸腹内积块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一类疾患。《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并有五积之分。心积名伏梁,肝积名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