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泻火

泻火

清法范畴。火乃热之甚,故泻火方药较单纯清热的峻猛。火性炎上,因此泻火应兼具下降或泻下的作用。但火证有虚实之分,实火宜泻热,虚火宜补水。故泻火是针对实热火证的治法,常以清热与泻下药组合,既清其热,又起釜底抽薪作用。如凉膈散

猜你喜欢

  • 脚底板

    同足底。详该条。

  • 续医断

    医论著作。2卷。日人贺屋敬(恭安)撰。刊于1811年。此书续写其师吉益东洞之《医断》。上卷论疾病急逆虚实、所在、病因、脉候、病名及死生等。下卷论伤寒六经病及过经、转属、合病、坏病等。现存初刻本。

  • 顶心风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 病本

    《灵枢经》篇名。本文论述病有标本,法有缓急先后的治疗原则,故名。指出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病因为本,证状为标。治疗就有治标、治本、或标本兼治的不同。

  • 唇颤动

    即唇风。详该条。

  • 马结石

    见《四川中药志》。即马宝,详该条。

  • 天温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泉,见该条。

  • 米秕

    见明·汪颖《食物本草》。为米皮糠之别名,详该条。

  • 固精

    同固肾涩精。详该条。

  • 虚涎

    六涎之一。由虚热上蒸,其涎并上。其症“初发作时,先觉清涎满口,渐闻心前有一物,上触咽喉中急促,闷倒不觉”(《史载之方》)。治宜灸气海,补暖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