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崔氏别录》,所述取穴法繁复。《针灸聚英》认为:“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今多从之。主治痨瘵,咳嗽,喘息,虚弱羸瘦等。艾炷灸7~15壮。
证名。又称巅顶痛。指头顶部疼痛。《丹溪心法·头痛》:“如顶巅痛,宜藁本、防风、柴胡。”《医宗必读·头痛》:“太阳、厥阴巅顶痛,宜来复丹。”《证治汇补·头痛》:“巅顶痛属肾。”由肾虚、相火偏旺,循督脉上
①《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刺猬皮(烧存性)、蚺蛇头(烧存性)、魁蛤各一枚,蜈蚣一条半,虫、红娘子、斑蝥(各去头足翅)、蛴螬、蜘蛛、水蛭(糯米炒)各三个,穿山甲三片,龙骨、炒川椒、川大黄、黄连、麝香、
见《广西中药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
①形容患者发生的响声。《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喘喝。”王冰注:“喝谓大呵出声也。”《灵枢·杂病》:“喘息喝喝然。”②吞进液体或气体之声为喝。
和法之一。也称疏肝解郁、疏肝理气。是疏散肝气郁结的方法。肝气郁结,表现为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或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周身窜痛,舌苔薄,脉弦。用柴胡疏肝散、七气汤。
出《新修本草》。即栗子,详该条。
“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类型,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其外貌特征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性格特征为“有才,好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体质和发病特点为“能(耐)春夏不能(耐)秋冬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胫阴痈,胫阴疽。指生于小腿内后侧的痈。多因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初起小腿内侧,疼痛肿硬,长有数寸,形如泥鳅,色微红,故名。证治见外痈条。
【生卒】:十六世纪中叶【介绍】:明代医家。字汝元。安徽祁门人。家世业儒。他学医于名医汪宦,博览医书,通内、妇、儿等科。在京师居住,求医者很多。曾在太医院任职。编著有《古今医统》、《内经要旨》、《妇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