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气分的热邪炽盛。症见壮热不恶寒、面赤、心烦、大汗、大渴、舌苔黄干,脉洪大。
病证名。指女子(本应指未婚者)因逆经而致眼部出血之病证。又名女子逆经、女子逆经赤涩、女人血气逆流、逆经目赤。《银海精微》:“此乃室女或肥壮妇人血热经闭,过期不行,则血逆于上,注于目,灌于睛外皆红色。”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疮脱痂后,因表虚不固,见风太早,风邪乘虚而入,引起面目、遍身浮肿。治宜微汗解表。用五皮饮。
方书名。2卷。宋·史堪(字载之)撰。约刊于1101年以前。书中论四时正脉,运气生病,及大府泄、大府秘、小府秘、身热、身寒、头痛、腹痛等三十余种内科、妇科等病症。内容以论治和方剂为主,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
见医药丛书条。
书名。1卷。清·张撰。撰年不详。首为炮炙论,总论制药之法;其次分论232种药物的炮炙方法。主要参考雷敩以后各家本草著作及有关资料编成。1928年以后,本书又先后被改名为《制药指南》或《国医制药学》印行
①见《陕西中草药》。为九牛造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泽漆之别名。③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为虎掌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杜鹃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肝开窍于目,其经脉连目系,上至额,与督脉会于巅。肝的精气盛衰,可影响视力的强弱;肝火上炎,可见两目肿赤,肝虚则见两目干涩、视物不明。《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