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喘

水喘

病证名。指水饮犯肺所致的气喘。《医说》卷四:“水喘,有人先因咳嗽发喘,胸膈疰闷,难于倒头,气上凑者,宜早利水道化痰下气。”《医学入门·喘》:“水喘,怔忡肿胀。水喘,水气辘辘有声,怔忡者,小青龙汤古葶枣散白前汤水肿、水气胀肺而喘,然喘必生胀,胀必生喘,二症相因,皆小便不利肺主气,先喘而后胀者,宜清金降火,而行水次之;脾主湿,先胀而后喘者,宜燥脾行水,而清金次之。”《景岳全书·喘促》:“水病为喘者,以肾邪干肺也。……故凡治水喘者,不宜妄用攻击之药,当求肿胀门诸法治之,肿退而喘自定矣。”《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水气喘促,乃水气逆行乘肺,肺得水而浮,喘不能卧,气不宣通,当从小便去之。宜桂苓甘术汤肾气丸。”参见条。

猜你喜欢

  • 京菖蒲

    见《药材学》。为九节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 虚中夹实

    虚弱证中夹有实邪,以虚为主。如干血痨病人有消瘦、肌肤枯糙、手足心烦热、不思饮食等虚证,且兼有经闭,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沉弦等血瘀实候。

  • 产后怔忡

    病名。产后血去过多,心气不足则心中惕惕然跳动不安,谓之怔忡。如产后血块未净,恶露流行不畅,治宜祛瘀生新,方用生化汤;如无瘀血残留,宜调和脾胃,补气养血,方用人参养荣汤。

  • 久恶疮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恶疮。见该条。

  • 脾疳

    五疳之一。又名肥疳、食疳、奶疳。是疳疾中的最基本证候。由脾经蕴郁湿热所致。《古今医鉴》:“疳在脾,则面黄身热,腹胀肚大,好吃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减食,消瘦。”有时吐泻,夹有蛔虫等。治以攻积

  • 四月子

    见《本草纲目》。为木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 见《灵枢·肠胃》。消化道的一部分。有小肠、大肠之分。参见各该条。

  • 咳逆上气

    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指咳嗽气逆,呼吸急促。本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外感风寒、痰饮内停或邪热炽盛所致;虚证多由久咳不愈或大病后元气耗伤,肺气虚耗,肾不纳气或心气虚衰所致。《诸病源候

  • 红珠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龙珠之别名,详该条。

  • 经络之气

    即经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