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毛毡草

毛毡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毡草

药材名称毛毡草

别名臭草、臭毛毡草

来源菊科毛毡草Blumea hieraciifolia (D. Don) DC.,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微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肠炎腹泻;外用治毒蛇咬伤,肿痒疼痛。

用法用量全草3~5钱,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涂,或用全草水煎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毛毡草

药材名称毛毡草

拼音Máo Zhān Cǎo

别名臭草、鹅掌风、走马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毡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hieracifolia (D. Don) DC.[Ergeron hieracifolium D. Don;Conyza hieracifolia Spre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段晾干。

原形态毛毡草 草本,高50-150cm。茎上部有分枝,具条棱,被开展的必绢毛状长柔毛,并杂有头状具柄腺毛,在上部和花序轴被毛更密,节间长1-2cm。叶主要茎生,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7-10cm。宽2-3.5cm,先端短尖或小凸尖,基产渐狭下延,近无柄,边缘有硬尖齿,上面被白色短毛,下面被密绢毛状绒毛或绵毛;上部叶较小,无柄,长2-4cm,宽0.4-1.5cm,两面被白色密绵毛或丝光毛,边缘尖齿。头状花序多数2-7个簇生,排列成穗状圆锥花序;总苞圆柱形或钟形;总苞片4-5层,上部淡紫色,外层线状披针形,背面被白色绒毛,中层线状长圆形,背面被疏毛,内层极狭,丝状;花托无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3齿裂;两性花较少数,花冠檐部5稀6浅裂,有疏毛和腺体。瘦果圆柱形,具棱10条,被毛;冠毛白色,糙毛状,易脱浇。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草地或低山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云南等地。

性味味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泄泻;毒虫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菜蓟

    药材名称菜蓟拼音Cài Jì英文名Globe Artichoke别名食托菜蓟、洋蓟、朝蓟出处始载于《江苏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菜蓟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ara scolymus

  • 蛇婆

    《中药大辞典》:蛇婆药材名称蛇婆拼音Shé Pó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蛇科动物半环扁尾蛇的全体。原形态半环扁尾蛇,又名:海蛇。全长63~150厘米。头部短,尾侧扁,躯干略呈圆筒形

  • 扁豆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豆花药材名称扁豆花拼音Biǎn Dòu Huā来源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的花。7~8月间采摘未完全开发的花,迅速晒干或烘干,晒时要经常

  • 悬钩子

    药材名称悬钩子拼音Xuán Gōu Zi别名沿钩子(《日用本草》),藨子(《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未成熟果实。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1~2

  • 多花猕猴桃

    药材名称多花猕猴桃拼音Duō Huā Mí Hóu Táo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阔叶猕猴桃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tinidia laizfolia(Gardn.etChamp.)Mer

  • 了哥王子

    《中药大辞典》:了哥王子药材名称了哥王子拼音Le Gē Wánɡ Zǐ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瑞香科植物了哥王的果实。化学成分种子含皂甙、黄酮类,并含多量油脂。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qu

  • 金背枇杷

    药材名称金背枇杷拼音Jīn Bèi Pí Pá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果实。秋后采摘,蜜炒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镇咳祛痰,清肺和胃,降气消暑。治肺

  • 麻秸

    药材名称麻秸拼音Má Jiē别名脂麻秸(《摘元方》),芝麻荄(《中国医学大辞典》),油麻稿(福建《民间实用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茎。功能主治治哮喘,浮肿,聤耳出脓。《纲

  • 宁波溲疏

    《全国中草药汇编》:宁波溲疏药材名称宁波溲疏拼音Nínɡ Bō Sōu Shū来源虎耳草科宁波溲疏Deutzia ningpoensis Rehd.,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辛,寒。

  • 红椽木子

    药材名称红椽木子拼音Hónɡ Chuán Mù Zǐ出处出自《陆川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刺栲的种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hystrix A.DC.采收和储藏:秋季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