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经前或经期两下肢瘀血,经后即恢复。多因气滞寒凝,瘀血滞于下肢。症见两下肢瘀血,肤色紫暗,重者青筋暴露。下肢发凉,麻木感、或兼肿胀,胸腹胀满,常伴经来腹痛。治宜理气活血,祛寒通络。方用血府逐瘀
见仁端录条。
病名。《喉科种福》卷四:“证由蛾将成脓之时,犹连服凉散之剂,吹凉散之药,以求速效,虽红退消肿,而脓根未拔,外皮顽硬,一遇时气外感,饮食积热,则旧蛾复作。”参见石蛾、乳蛾等条。
病名。又名鱼脐丁、鱼脐疮、脉骨疔。《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疮头黑深,破之黄水出,四畔浮浆起,狭长似鱼脐,故谓之鱼脐丁疮。”《疡医准绳》卷二:“若因开割瘴疫牛马猪羊之毒,或食其肉,致发疔毒,或在手足,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梨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沙苑子之处方名,详该条。
儿科著作。清·费启泰撰。5卷。刊于1659年。本书专论痘疹的辨证原则和治疗法。作者认为古人治痘之法,多有所偏,特别是略于攻下、解毒、凉血、清火诸法,因而根据个人的经验体会写成此书。书中除讨论了一些具体
出《饮膳正要》。偏指食物之害,包括食物不洁、有毒、腐败变质等,都在禁食之列。
见清·陈笏庵《胎产秘书》。即冻产。详该条。
见《广勤轩遗稿》。即内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