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汤

金匮要略》卷中:橘皮竹茹汤

药方名称橘皮竹茹汤

别名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5枚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

功能主治理气降逆,益胃清热。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舌嫩红,脉虚数。

用法用量上药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重订严氏济生方》:橘皮竹茹汤

药方名称橘皮竹茹汤

拼音Jú Pí Zhú Rú Tāng

处方茯苓(去皮)橘皮(去白)枇杷叶(拭去毛)麦门冬(去心)青竹茹半夏(汤洗7次)各30克人参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降逆止呕,和胃清热。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济生》卷二:橘皮竹茹汤

药方名称橘皮竹茹汤

别名麦门冬竹茹

处方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麦门冬(去心)1两,青竹茹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体强新病,未经苦寒攻下,或误投热药滞药,脉见洪数滑实,呃逆声重相连者。

用法用量麦门冬竹茹汤(《医统》卷二十七)。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胃火上冲,肝胆之火助之,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故呕。竹茹枇杷叶、麦门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则肝气亦平矣;二陈所以散逆气;赤茯苓所以降心火;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甘草大枣扶其胃气也。

摘录《济生》卷二

《麻症集成》卷四:橘皮竹茹汤

药方名称橘皮竹茹汤

处方竹茹麦冬、建曲、鲜斛、炙草、橘红沙参谷芽茯苓、杷叶。

功能主治麻疹胃虚羸瘦,呕逆不已。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服。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金匮》卷中:橘皮竹茹汤

药方名称橘皮竹茹汤

别名竹茹汤、陈皮汤、竹茹橘皮

处方橘皮2斤,竹茹2升,大枣30枚,生姜半斤,甘草5两,人参1两。

功能主治伤寒病后虚羸,哕逆不已;或吐利后,胃虚膈热呃逆;或产后呃逆;或四时伤风咳逆。

用法用量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医学纲目》卷十六)、竹茹橘皮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陈皮竹茹汤”。

各家论述1.《医方考》: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2.《成方切用》:此胃虚而冲逆为哕,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因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临床应用呃逆:林某,男,34岁。呃逆已十余年,时好时坏,经常发作,曾经治疗无效。此次发作加剧,呃逆频发,恶心吐涎,口渴,上腹部疼痛,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脉弦,舌质红苔黄浊。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呃逆,中医诊为木土不和,肝阳有余,胃阴不足,肝胃火逆而致呃。以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4.5g,竹茹9g,玉竹9g,麦冬6g,炙草3g,石斛9g,大枣3枚,生姜3片,柿蒂4.5g。二诊,呃逆已减,晚能入眠,胸前痞闷。前方去大枣柿蒂,加生栀子、豆豉除胸脘痞闷,蔻仁宽中理气,连翘清热散结。三诊,呃逆已止,诸症亦瘥,惟心中灼热,脉稍转缓,舌苔微黄。前方倍石斛以养胃阴,加知母滋阴清热泻火。连服三剂,痊愈出院。四个月后追访未再发作。

摘录《金匮》卷中

寿世保元》卷三:橘皮竹茹汤

药方名称橘皮竹茹汤

处方陈皮(去白)3分,人参2钱,甘草(炙)1钱,竹茹1钱,柿蒂1钱,丁香5分。

功能主治因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逆者。

用法用量上锉1剂。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身热发渴,加柴胡黄芩,去丁香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金鉴》卷六十二:橘皮竹茹汤

药方名称橘皮竹茹汤

处方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人参1钱,黄连1钱。

功能主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摘录《金鉴》卷六十二

《活人书》卷十六:橘皮竹茹汤

药方名称橘皮竹茹汤

处方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炙),人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哕逆,呃逆,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6片,大枣1枚,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活人书》卷十六

猜你喜欢

  • 白术防风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白术防风汤药方名称白术防风汤处方白术(四钱)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功能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用法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摘录明

  • 僵蚕

    药方名称僵蚕处方僵蚕3份,生甘草2份,蝉衣1份。共研成极细粉末。制法共研成极细粉末。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小儿夜啼数十例,疗效满意。轻者1~2日,重者4~5日,夜啼即止。用法用量每用1~3克,用淡竹

  • 加味四斤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加味四斤丸药方名称加味四斤丸处方苁蓉(酒浸)牛膝(酒浸)天麻木瓜干鹿茸(燎去毛,切,酥炙)熟地黄菟丝子(酒浸通软,别研细)五味子(酒浸)各等分(一法不用五味子,有杜仲)制法上

  • 敷涎膏

    药方名称敷涎膏处方黄丹、腻粉。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鹅口、木舌。用法用量用蜜调蒸2次。睡时以鹅毛涂敷舌上。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 调经养荣汤

    药方名称调经养荣汤处方归身1钱半,川芎7分,白芍8分,熟地1钱,生地5分,丹参8分,玄胡6分,丹皮5分,香附1钱,陈皮7分,白术8分,砂仁2分,红蓝花3分。功能主治血枯经闭。用法用量上以水2钟,煎8分

  • 澄水饮

    药方名称澄水饮处方银汤瓶内硷、水萍(焙干)、葛根(锉)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渴疾。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 骨鲠千捶膏

    药方名称骨鲠千捶膏处方寒食面4两(来年者妙),大乌梅49个,陈米醋量药用。制法先以乌梅净肉置器中醋浸,次取仁去皮研烂,焙干为细末,和梅肉与仁同浸1宿令透,却入寒食面一处为丸,如橄榄状,待半干,横穿一窍

  • 引水散

    药方名称引水散处方石燕子1双(醋淬)海马海蛤滑石琥珀赤茯苓川木通通草山栀子仁(炒)泽泻猪苓(去黑皮)车前子(微炒)茴香(微炒)瞿麦穗萹蓄苦葶苈(纸衬炒)忘忧根木香白丁香鬼棘针各30克制法上药二十味,除

  • 肠红丸

    药方名称肠红丸处方黄连1两,百草霜1两,乌梅1两。制法先将乌梅蒸烂去核,加余药打和焙干,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痔疮,便血。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温开水送下。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

  • 清宁丸

    药方名称清宁丸处方大黄600g绿豆25g车前草25g白术(炒)25g 黑豆25g半夏(制)25g香附(醋制)25g桑叶25g桃枝5g牛乳50g厚朴(姜制)25g麦芽25g陈皮25g侧柏叶25g性状为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