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药方名称柴胡桂枝干姜汤

别名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3克栝楼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摘录伤寒论

四圣心源》卷七:柴胡桂枝干姜汤

药方名称柴胡桂枝干姜汤

处方柴胡3钱,甘草2钱,人参1钱,茯苓3钱,桂枝3钱,干姜3钱。

功能主治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摘录四圣心源》卷七

伤寒大白》卷一:柴胡桂枝干姜汤

药方名称柴胡桂枝干姜汤

处方柴胡桂枝黄芩、广皮、甘草人参、芍药、干姜半夏

功能主治太阳中风,兼少阳寒热;少阳症兼见太阳,小便不利。

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猜你喜欢

  • 产后调理方

    药方名称产后调理方处方当归身9克川芎4.5克 生地6克赤芍药4.5克 元胡(醋制)6克牛膝15克蒲黄4.5克干姜(炒黑)2.1克肉桂(火盛者及夏月勿用)2.1克山楂肉9克五灵脂(醋炒,去沙)3克桃仁(

  • 遇仙丹

    药方名称遇仙丹处方黑牵牛子(半生半炒,研取头。末)120克三棱蓬术茵陈槟榔(供用生)各15克制法上药研末。每120克,用皂角I.5克浸揉汁煮,取白面30克打糊为丸。功能主治消积杀虫。治食鱼、鳖、蟹过多

  • 大黄通格丸

    药方名称大黄通格丸处方黑牵牛子半两(取末),大黄半两(取末),木通半两(取末)。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大便秘涩不通。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未动加丸数。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九

  • 小草汤

    药方名称小草汤处方小草黄耆(去芦)当归(去芦,酒浸)麦门冬(去心)石斛(去根),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人参甘草(炙)各15克功能主治治虚劳忧思过度,遗精白浊,虚烦不安。用法用量上药嚼咀,每服12克

  • 白鲜皮汤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白鲜皮汤药方名称白鲜皮汤处方白鲜皮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白芷1两半,桑根白皮(切)2两,石膏(碎)2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

  • 加味半夏茯苓汤

    《直指》卷八:加味半夏茯苓汤药方名称加味半夏茯苓汤处方半夏(制)2钱半,茯苓1两半,陈皮1两,五味子1两,人参半两,细辛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咳嗽痰多。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7片

  • 良姜汤

    《仁斋直指》卷五:良姜汤药方名称良姜汤处方良姜 辣桂各30克半夏(制)23克木香当归厚朴(制)各15克甘草(炒)7.5克制法上药研粗散。功能主治治冷气腹痛。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4片,用水300毫升

  • 海蛤索饼

    药方名称海蛤索饼处方海蛤(捣研如面)1两,甘遂3分(为末,绢罗如面,用白面和作剂),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研)1两1分。功能主治水气,头面浮肿,坐卧不安。或嗽喘者。用法用量上药以桑根白皮1两,用水

  • 竹茹石膏汤

    《医宗金鉴》卷五十九:竹茹石膏汤药方名称竹茹石膏汤处方半夏(姜制)赤苓陈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煅)功能主治治小儿麻疹呕吐。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九《疫喉浅论》卷上:竹茹石膏汤药方

  • 牛黄生犀圆

    药方名称牛黄生犀圆处方黄丹(研)、雄黄(研.飞)、腻粉(研)、羚羊角(镑),各五两。铅水银(与铅同结沙子)、朱砂(研.飞)、龙齿(研.飞),各十两。天麻(去苗)、牙硝(研)、半夏(白矾制),各二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