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振寒

振寒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发冷时全身颤动。有谓系战慄之轻者。《证治准绳·杂病》:“振寒,谓寒而颤振也。”《灵枢·口问》:“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张氏医通·寒热门》:“经言,虚邪中人也,洒洒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见于色,不知其身。又曰,阳明所谓洒洒振寒,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当泻阳也。又曰,阳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振振寒栗,当补阳者也。如六脉弦细而涩,按之空虚,此大寒证,亦伤精气,当温补者也。泻阳,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补阳,黄芪建中汤。若夫真阳虚证,但寒慄耳,不作振也,或兼风寒则振,桂枝加附子汤。”参见战慄条。

猜你喜欢

  • 酒毒喉痹

    病名。指喉痹之因于酒毒者。多由痰湿之体,伤于酒毒,湿热酒毒之邪薰蒸心脾,致痰湿热毒壅塞咽喉。《焦氏喉科枕秘》:“此症上焦心脾二经之火,因酒伤而起。形如鸡卵,其色鲜红,其光如镜,壅塞喉中,发热恶寒,头痛

  • 针灸铜人

    用于针灸学的铜铸人体模型。始创于宋代(1026年),用铜铸造,体表刻有经络和腧穴名称,胸腹腔有脏器,中空。是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总结前人针灸经验,为了提高针灸教学效果而主持设计制造。既是教学针灸的教具,

  • 活应痛丸

    《卫生宝鉴》卷十五方。狗脊六两半,苍术十两,香附十二两,陈皮九两,没药一两二钱,威灵仙三两,草乌二两半。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温酒或热水送下,不拘时服。治风湿为病,血脉凝滞,腰腿

  • 一数

    指二十八脉在全身运行一周的总数。这个总数若用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计算等于一百刻(二十四小时),故又可解释为一百刻之数。《灵枢·五十营》:“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

  • 吴世昌

    【介绍】:清代医家。字半千。湖北江夏人。抄辑有《奇方类编》2卷(1719年)。

  • 鸡肫皮

    见《滇南本草》。为鸡内金之别名,详该条。

  • 四叶麻

    见《湖南药物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 肝血虚

    又称肝血不足。指肝藏血不足的证候。肝主藏血,血属阴,故血虚或肝阴虚均可出本证。临床表现有血虚或肝阴虚的见证,并有虚烦失眠,多梦易惊恐,月经不调等症。治宜补血养肝。

  • 漏胎

    病名。即胎漏。清·曾鼎《妇科指归》卷二:“孕妇或按月下血数滴,名漏胎。”详胎漏条。

  • 指灸治。《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攻之不可,达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