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又名《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后代又有93卷本,内容同)。唐·孙思邈撰于七世纪中期。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卷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
病名。即伤食泻。《不居集·泄泻》:“食积泄,泄下腐臭,噫气作醋。”详伤食泻、食积泄泻条。
见《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即助阳和血补气汤,见该条。
病名。清·汪喆《产科心法》:“产妇汗多发痉,俗谓产后惊风,实非风也,乃肝血空虚,不能荣筋,以致手足抽搐,有似中风之状,更有口噤咬牙,角弓反张,此气血大虚之恶候。”治法参见产后病痉条。
【介绍】:明代江西婺源人。字元则,号在斋,自署香林主人。尝入黄山修道,筑室居白龙潭七年,备尝野蔬诸味。及阅王西楼《野菜谱》,遂将访采可食野菜种于家圃。后得《救荒本草》,又参其书,按时采取,如法调食。谓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生黑豆一斤(以斑蝥二十一个,去头足同煮,候豆胀为度,去斑蝥不用,取豆焙干),炮草乌四两,炮川乌、乳香各二两,没药一两半。为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温酒送
见《中药志》。即芥子,详该条。
①《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方》方。炙蜈蚣二枚,炒芫花根五分,踯躅花四分,干姜、川芎、桂心各四分,人参、细辛各二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五至十丸,米饮送下,日三次。治五嗽(气喘、痹嗽、燥嗽
经外奇穴名。位于眶下缘的外1/4与内3/4交点处。布有面神经分支及颧面神经分支,眶下神经和眶下动、静脉。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近视,青光眼,玻璃体混浊,内斜视等。直刺,嘱病人眼向上看,固定眼球,朝
指治疗水病的五十七个主要穴位。《灵枢·四时气》:“风肤胀,为五十七痏。”参见水俞五十七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