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阳不振

心阳不振

心阳虚。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痞饮

    古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水液内停见胸腹胀满者。参见痰饮、积饮条。

  • 乌倍散

    见《外科真诠》。草乌五钱,白芷一两,龙骨一钱五分,五倍子四两。先将前三味搥碎,入五倍子同炒焦,只用五倍子研细,香油调刷患处。治甲疽,症见足趾甲旁,胬肉高突,时流黄水,疼痛难忍。

  • 黄干裂瓣舌

    舌苔干涩而起瓣。为里热实证。可见于热邪炽盛,或内有蓄血,或湿热蕴结化毒。若阳明府实,发热、烦躁而渴,宜通里攻下;若身黄如橘、目黄、尿黄,宜清热解毒利湿;若其人如狂,善忘,不避亲疏,小便自利,大便干结,

  • 蓝藤

    见《湖南野生植物》。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 尿白碱

    见《四川中药志》。为人中白之别名,详该条。

  • 四根三结

    经脉以四肢末端为根,称为“四根”,以头、胸、腹三部的一定部位为结,称为“三结”。《针经指南》:“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四根三结,说明四肢与头身之间经脉和穴位主治上的相互联系。临床上取四肢穴

  • 小儿阴疮

    病证名,指小儿阴囊生疮。多为湿热之邪下注阴器所致,表现为阴囊疼痛流水,日久不瘥。治宜清热燥湿,用二妙散加味,外用川椒、荆芥、槐枝、柳枝、蛇床子煎汤洗后,用朴硝末掺之。

  • 潘阳坡

    【介绍】:元代医家。为金代名医刘完素三传弟子,著《加减方》1卷,已佚。

  • 紫菘

    出《新修本草》。为莱菔之别名,详该条。

  • 阴毒

    感受疫毒所致的一种病证。《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其证类似后世所称之温疫、温毒发斑,以其面目青、身痛,故称“阴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