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雷公炮炙论》。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即膜原。《灵枢·岁露论》:“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详膜原条。
见女科、产后编条。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血虚者服四物汤加人参、白术;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肺胃热者用犀角地黄汤。
见继志堂医案条。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指脾气衰败而见肩、臂、股、胫等处骨节显露,肌肉瘦削如脱之症。本证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及恶液质等疾患。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脐中两旁各1寸处。主治泄痢脓血,肠炎,消化不良,习慢性便秘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岭南草药志》。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龙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