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岩五加

岩五加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五加

药材名称岩五加

别名五叶参

来源五加科岩五加Pentapanax leschenaultii (Wight et Arn.) Seem.,以茎皮、根皮入药。

生境分部四川、云南。

性味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除风湿,散寒,止痛。

关节痛:岩五加5钱,透骨香4钱,牛膝3钱,生姜1钱,水煎服。

胃痛:岩五加1两,生姜1钱,红糖2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岩五加

药材名称岩五加

拼音Yán Wǔ Jiā

别名石夹枫、石头菜、石夹参、光叶五叶参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五叶参的茎皮、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ntapanax leschenaultii(Wight et Arn.)Seen.[Hedera leschenaultii Wight et Arn.]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剥取茎及根皮,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或蔓生灌木,高5-15m。树皮灰色,有裂纹;小枝粗壮,圆柱形,暗紫褐色。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3-5,稀7;叶柄长10-15cm,无毛或有稀疏短柔毛,有时在顶端更密;小叶柄长3-10mm;无托叶,小叶片纸质至薄革质,椭圆状卵形,长6-12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而略偏斜,边缘有刺状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无毛或沿脉有短柔毛。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长8-15cm,主轴短,长1-2cm,分枝8-12,在主轴上伞房状排列,有短柔毛;伞形花序直径2-2.5cm,有花多数,总花梗长1-3cm,无毛或略有短柔毛;花梗长5-10mm,无毛或略有短柔毛;花白色;萼无毛,长约2mm,边缘有5小齿;花瓣5,通常合生成帽状,早落,长约2mm;雄蕊5,较花瓣短;子房下位,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核果卵球形,长约4mm,有5棱,褐黑色,宿存花柱长1.5-2mm。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200-3300m的林缘灌丛、沟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树皮常卷曲或呈片状,外表面灰黄色至紫棕色。枝条皮外表可见半月形叶柄脱落痕。

药理作用五叶参的果实乙醇提取物对人精子有杀灭作用,该作用是由于齐墩果酮酸(oleanolic acid)(0.01%)和三萜甙(1.2%)的存在。

性味味微苦;涩;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止咳平喘。主风湿痹痛;胃脘痛;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臭草

    药材名称山臭草拼音Shān Chòu Cǎo别名闷头花、断肠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大叶紫堇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temullfolia Franch.采收和储藏:

  • 白地牛

    药材名称白地牛来源萝藦科白地牛Cynanchum mooreanum Hems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功能主治主治肠结核。用法用量配苦木霜、黄柏、毛冬青

  • 露兜竻花

    《中药大辞典》:露兜竻花药材名称露兜竻花拼音Lù Dōu Lè Huā别名路头花(《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霹兜树科植物露兜树的花。夏季采收,晒干。化学成分花含

  • 苦竹沥

    《中药大辞典》:苦竹沥药材名称苦竹沥拼音Kǔ Zhú Lì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茎秆,用火烤灼时流出的液汁。制法详"竹沥"条。功能主治清火消痰,明目

  • 大种鹅儿肠

    药材名称大种鹅儿肠拼音Dà Zhǒnɡ é ér Chánɡ别名黑牵牛、通经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独籽繁缕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llaria monosperma Buch.-H

  • 牛奶柴

    《中药大辞典》:牛奶柴药材名称牛奶柴拼音Niú Nǎi Chái出处《闽东本草》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茎、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性味甘淡,温,无毒。归经入肺、脾、肾三经。功能主

  • 越西川木香

    药材名称越西川木香拼音Yuè Xī Chuān Mù Xiānɡ别名越西木香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越西川木香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omiaea denticulata (Ling) Shi

  • 慈竹气笋

    《中药大辞典》:慈竹气笋药材名称慈竹气笋拼音Cí Zhú Qì Sǔn别名阴慈竹笋子、阴笋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5

  • 刺蓬花

    药材名称刺蓬花拼音Cì Pénɡ Huā别名铁海棠、番鬼刺、万年刺、虎刺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Euphorbia milii Ch.des Moulins的茎叶。全年可采,晒干或鲜

  • 大泡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泡通药材名称大泡通拼音Dà Pào Tōnɡ别名泡通、大木通、隔子通、饭包叶、三叉木、豆豉叶、大豆豉叶、牛嗓管、伞把木、大通塔来源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白背鹅掌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