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

病证名,属痿证、痿躄的范围。多由风湿热之邪内窜经络所致,不同于一般温邪袭肺或暑湿壅阻肠胃。《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软短为拘,弛张为痿。”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腹泻等。发生麻痹前期多有面赤,咽红,出汗,全身肌肉疼痛拘急四肢颤震等。治宜通利湿热,祛风通络。若病毒内窜,可出现嗜睡,昏迷,抽搦,项强喘促,吞咽困难等症,治宜熄风镇静,或定喘降逆。本病进入麻痹期,瘫痪可发于身体各部,常见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见,治宜疏风通络,调和气血,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如面部瘫痪,可用牵正散加减,或针刺颊车地仓合谷。若此期未能恢复,日久引致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即为小儿麻痹后遗症。治宜补益肝肾,温通络脉,可用虎潜丸活络丹金刚丸等。并积极配合针灸按摩治疗,上肢瘫痪取肩髃肩髎曲池大椎;下肢瘫痪取足三里解溪环跳风市阳陵泉;腹肌瘫痪取中脘梁门气海;颈肌瘫痪取天柱天鼎天容

猜你喜欢

  • 妙香丸

    《苏沈良方》卷十方。朱砂一两,牛黄、冰片、麝香各一分,金箔十四片,粉霜、铅粉各一钱,蜡二两,巴豆一百二十个。为细末,制丸,弹子大,每服三至十丸,夜半后入冰片,米汤送下。治小儿正虚夹积,潮热寒热,脘腹胀

  • 通瘀破结

    同破瘀消癥。详该条。

  • 病茧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 厥俞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成》。即厥阴俞。见该条。

  • 胞弦

    解剖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眼弦。详该条。

  • 手少阴

    出《灵枢·经水》。即手少阴心经,见该条。

  • 陈瑞孙

    【介绍】:元代医家。字廷芝。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温州路医学正,与其子宅之同著《难经辨疑》,已佚。

  • 血箭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红丝疔,见该条。

  • 白菀

    出《吴普本草》。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 上下配穴法

    配穴法之一。指上部和下部穴位配合应用。如牙痛取上肢的合谷,下肢的内庭;胃痛取上肢的内关,下肢的足三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