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脉法

小儿脉法

诊小儿脉的方法,包括:①指法:一指三部诊法,用左手握小儿手,对三岁以下的小儿,用右手大拇指按儿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滚动转寻三部;七八岁可挪动拇指诊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可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五岁可按成人。对三岁以下的小儿,除脉诊之外,更应注意形色、声音和诊指纹按胸腹、头额等诊法。②脉象主病:五岁以上,一息六至为平,八九至为数,四至为迟;三岁以下,八至为平。浮数为阳,沉迟为阴。强弱测虚实,缓急测邪正。数为热,迟为寒,沉滑为痰食,浮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为滞。

猜你喜欢

  • 导法

    通导大便的方法。与导便同义。是把液体药物灌入肠中,或把润滑性的锭剂塞入肛门内,以通下大便。如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等。

  • 肠道

    经外奇穴别名。出《腧穴学概论》。即肠遗,见该条。

  • 梅花症

    病名。多由湿热痰浊薰蒸咽喉所致。《喉舌备要》:“此症发来满喉俱有,红黄白点似梅花,痰涎雍盛,舌硬面红,潮热作渴,是乃大热之症。治当清凉消风、解毒去膜之药。”方可选用甘露消毒丹、黄连温肝汤、贝母瓜蒌散等

  • 漏气

    古病名。指饮食入胃,先吐后下的病症。多因风邪内干肠胃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身背皆热,肘臂挛痛,其气不续,膈间厌闷,食入,则先吐而后下,名曰漏气。此因上焦伤风,开其腠理,上焦之气,慓悍

  • 假名安骥集

    见司牧安骥集条。

  • 神采

    诊法术语。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健全,气血充足,表现为面色红润,色彩鲜明,目光有神之貌。

  • 疫疠皰疮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即痘疮。详该条。

  • 新会皮

    见《药性切用》。为柑皮之药材名,详该条。

  • 风市

    经穴名,代号:GB31.出《肘后备急方》。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大腿外侧中线,当腘横纹上7寸处;或直立垂臂,于中指尖到处取穴。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和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

  • 欧希范五脏图

    书名。宋·吴简(一作灵简)编。北宋庆历间(1041~1048),编者和有关人员共解剖了50具尸体,对这些尸体的喉部、胸腹腔脏腑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并由绘工宋景画成图谱。被解剖的对象都是反抗北宋统治阶级